早在戰國時代,楚國便有開始經營云貴。
由于多種原因,直到明朝,中央政權對這塊區域還未實現真正管控。
明代在云南貴州等地采取土司代管,實屬權宜之策。
有明一代,西南,一直處于半獨立狀態。
只要中央王朝稍有動亂,地方土司便蠢蠢欲動,甚至直接造反,楊應龍奢崇明只是其中的代表而已。
明軍始終無法將云貴作為跳板,向東南亞拓展。
明初對安南經營的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未能實現對西南地區的全面掌控。后勤、人員補給,全方位失敗,維系安南統治,成本遠高于收益。
明中后期,緬甸東吁王朝強勢崛起,周邊土司紛紛歸附,到萬歷朝,明國不僅未能向南拓展尺寸之地,還失去孟養、木邦、蠻暮蠻莫等土司。
朱元璋的子孫們在西南竭盡全力,兩百多年,才只消化了貴州和大半個云南。
到了清朝,幾個皇帝力推改土歸流,終于才將云貴納入帝國核心統治區。
等消化完西南,十全老人騰出手來,準備對付東南亞小弟。
卻碰到了大麻煩。
乾隆自以為“南荒小夷”不是天朝上國對手,卻不知緬甸的貢榜王朝,此時已是新興強大帝國。
小老弟橫掃東南亞,消滅暹羅,吞并老撾,兵強馬壯。
清軍在情緬戰爭中的表現,只能說是一言難盡
回到現實。
奢安之亂被平定后,西南各地并沒有迎來想象中的和平。
王恭廠大爆炸后,張自成領導大西軍流竄蜀地。
在接下來幾年,流賊、明軍、土司兵三方混戰不休。直到張自成被趕出四川,逃回陜西老家。
在陜西,張自成又受到各大兵團蹂躪,命運多舛。
西南各地的土司老爺們,一直在觀望,在等待機會,幻想能成為下一個奢崇明。當然,是造反成功的奢崇明。
歷史走到這里,需要大齊來完成對西南的徹底控制。
于是劉招孫的改土歸流應運而生。
如果能順利占領西南,以后無論是向東南半島擴張,收復“漢唐故土”,還是翻越喜馬拉雅山脈,進軍南亞大陸,都會比現在順利很多。
以西南數省財力人力,支撐大齊在東南半島上發動一兩場滅國之戰,還是綽綽有余的。
須知原本歷史上,晉王李定國之所以能兩蹶名王,震動天下,以一隅之地抗拒滿清長達十六年,靠的就是西南充沛的物力人力
再后來,吳三桂以云南為基地北伐,大軍一度打到洞庭,打得韃清幾近崩潰,康麻子痛哭流涕要回赫圖阿拉重做野豬皮,這,也能說明問題。
當然,和征討倭國立馬扶桑一樣,太上皇對西南等地的改土歸流,目前只止步于籌劃,暫時還無力施展。
劉招孫當然明白并入貴州四川等地對的重要意義。
不過,眼下新政在南方剛剛鋪開,與此同時,還要廢除漕運。
若是三線同時開動,必然力不從心。
廣德三年,帝國的重中之重,仍是清丈畝。
廢除漕運,只是新政的點綴。
隨著各地縉紳大戶或死或逃,清丈畝遇到的阻力只會越來越小。
去年,江浙清丈畝順利完成,今年,張允修將開始福建兩廣的清田。
太上皇還給他安排了個新任務,清算廣東福建走私商賈。
有了蘇州太倉經驗,清丈工作變得簡單很多,已有一套標準流程
一、戰兵入場,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封鎖州城城門,以緝拿倭寇奸細為名,逮拿城中打行、青皮、蝲唬,殺其頭目。
二、派兵把守住主要資產金銀礦、鈔關、果茶園,防止有人乘亂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