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保甲法大可不必,前朝的苛政,如何能再用來荼毒我大齊子民約束百姓,要么就像山東遼東那樣,徹底控制,要么像江南各地,給予他們充分自由。”
“可是,陛下,福建與他省不同,廈門漳州等地,鄭氏余孽未除,閩商多與倭國勾結貿易,出口違禁貨物,連火炮都賣給倭寇,不可再坐視不管蔓難圖也,蔓草尤不可除。況這些,臣恐數年之后,閩地盡反,不復我大齊疆域了”
“盧首輔這是杞人憂天,莫非福建現在便是我大齊疆域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可亂為,總之保甲法這類愚民害民之法,不必推行,朕自有主張。”
廣德三年六月十八日,南京紫禁城奉天殿。
太上皇與群臣商議對福州叛亂的處理策略。
不久前發生在福州的叛亂,規模雖然不大,卻是個很不好的征兆,是閩地對清丈畝的公開叫板。
盧象升等人建議在閩地行保甲法,建構“都坊鋪甲”基層管理體系和“二牌各家牌、十家牌三冊約冊、鋪冊、保冊”的戶口管理制度。
具體來說,便是遵戒諭、嚴譏察、謹巡邏、聯守望、時操練、均勞費、禁侵暴、治女干讒,強化監督,打擊不法。
很多大臣都認為此實為良策。
保甲與鄉約約保一體,監督威懾與道德感化并重,對戶口管理、查舉不法、抵御盜匪,防災救災等方面亦發揮作用。
劉招孫一直沒有表態。
直到今日朝議時,太上皇果斷否定了保甲法。
“這政務推行,本是廣德帝主持,奈何他在揚州主持廢漕,閩地叛亂,急如星火,不得拖延,所以朕就親自出山了,諸位,若還有什么諫言,但請說來。”
劉招孫邊說邊看了眼大殿上懸掛的自鳴鐘。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差十分鐘到十二點,快到他修仙打坐的時辰了。
可是盧象升他們卻是拿著保甲法不放,喋喋不休。
太上皇只得心平氣和,聽群臣繼續說下去。
他內心篤定,決不會在福建實行前明保甲法,更不會像滿清那樣直接海禁,遷徙沿海百姓至內地。
張允修回南京述職時,自己便叮囑過,讓他在福建推行新政,止步于清丈畝,收回被縉紳、藩王侵吞的官田即可,不可有廢除私產廢除商業等激進行動。
之所以如此,并非帝國對閩地鞭長莫及,也不是因為太上皇心懷仁慈,不愿再開殺戒。
“諸位愛卿,欲將閩地作為征戰安南緬甸,染指莫臥兒的基地,便須維持繁榮,若法令嚴苛,讓閩商投奔倭寇,得不償失,畢竟他們都有船,而東海,又沒有加蓋子。”
東海或者太平洋,永遠都沒有蓋子。
作為南方重要的海貿省份,要維持原有繁榮,便須要與其他省份不同。
一言以蔽之,須給福建商人更多的權力,更多的自由。
太上皇本想勸說群臣,豈料此語一出,立即遭到反駁。
“閩人詭譎,不可輕信”
“張經略在閩地推行新政,給予閩人那么大的實惠,他們非但不報恩,反而與鄭森勾結,其行可誅”
最后,盧象升代表群臣,蓋棺定論道
“閩人,便如當年遼民,其實多半已從賊,只是遼人當年投奔的是建奴,而閩人,投奔的卻是海賊”
“夠了”
太上皇拍桉而起,龍顏大怒。
他對“遼人皆為賊”這種說法本就不滿,又聽說把福建百姓稱為賊,自然心中惱怒。
像盧象升這樣來自內陸省份的官員,對沿海本就心存敵意。
實際上,不止是對福建,當初浙江推行新政時,盧象升也曾主張強力鎮壓。
十八世紀究竟是陸權時代,還是海權時代。
。本章未完
第657章福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