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招孫頗感詫異,雖說在二十一世紀,還有若干精日一族活躍在互聯網上,這些逆向民族主義者,從農業到工業,從煮米飯到刷馬桶,方方面面對日本崇拜的五體投地。
然而明代人畏懼倭人這個觀點,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壬辰倭亂期間,右僉都御使李頤,路過順天府固安縣,驚訝發現百姓紛紛棄家南逃。原來是謠言說遠在朝鮮的倭寇要打到京師了,李頤哭笑不得,不斷解釋,然固安縣民“終莫之信也”,“畏而速離其居也”。”注釋1
“萬歷四十二年,距戚少保平倭過去五十多年,倭寇早已銷聲匿跡,但在無錫,因為遙傳倭寇殺來,人們不辯真假,紛紛逃命,釀成慘劇“城野狂奔,浙直皆同。時無錫老稚爭以入城,而蹂躪死者甚眾”注釋2。”
劉招孫啞然。
張溥繼續講述
“兩個月后,常州郊外孟河莊渡口來船,船上一人操“番語”,訛傳為倭語。于是倭奴殺來的謠言再次傳開,“百姓驚躥,一時擁擠,走失子女,壓死老幼無數”。”注釋3
泱泱大國,兆億百姓,竟對倭寇如此恐懼,不啻為咄咄怪事。
“景泰四年,日本使團經過山東臨清,搶劫路邊民居。明軍指揮使上前問責,被倭人痛毆“毆之幾死”。”注釋4
“成化四年,倭國使臣麻答二郎于京師使酒撒潑,公然拔刀殺死京師百姓事后,戶部只讓倭寇賠償十兩銀子,便算了事。”
“弘治九年,倭國使團路過濟寧,因看中路邊百姓財貨,強買不成,再度野蠻施暴,拔刀砍殺”
劉招孫震驚不已。
這還是倭國官方使團,在大明就敢如此橫行霸道,毆官斬民。
倭寇在東南之肆虐,更加不敢想像。
“朕記得大學士是太倉人,太倉當年沒少受倭寇殘害吧”
張溥臉色慘白“倭寇以必死為念”之勢,對付“臨陣畏縮,有必走之心”的官軍。注釋5
“交鋒之際,明軍“一人見殺,千人自潰”。”
“三四倭奴,挺刃而至,官兵數百,相顧披靡”,數不勝數。”
張溥劇烈咳嗽,聲音越發激越,太上皇聽他述說,眼前閃現出一抹抹慘絕人寰的畫面。
“嘉靖三十二年,倭寇肆略太倉近郊,對鄉宦士民男婦俘虜,吏民無得脫者”注釋6。
除了殺害攝郡守奚世亮、訓導盧堯佐之外,還殺還6個太學生、17個進士、53個舉人、356個秀才,“殺死者約萬余婦女義不辱而罵賊以死者,不知其幾也”。
城內一切財產,“寶器、金玉、錦綺、或傳自唐宋者,咸歸于賊”。
又“因風縱火,城中高堂廣廈、通闤帶阓,不知幾萬家,可憐焦土,幸存者十之一”注釋7
“倭寇罪惡滔天,屠我百姓,吾鄉吾民,自元末至明代,被倭寇殘害者,何止百萬然朱明朝廷,幾百年間,不敢向倭國派遣一兵一卒,不敢向賊穴發一箭一矢,可悲可嘆”
張溥聲音嗚咽,號啕大哭
太上皇上前輕輕拍打大學士肩膀,安慰他道
“倭人之兇殘,已非人類能比,朱明要的是面子,朕要的是里子朱明不能給死難百姓報仇,朕來報,第八兵團作為先鋒,即將登陸九州,大軍所至,雞犬不留。”
“所有恐懼,皆來源于火力不足,此戰之后,對倭寇恐懼將不復存在。因為倭寇將不復存在。大學士放心,這一次,趙率教他們會比十五年前做的更干凈,更徹底。”
注
1、見御選明臣奏議
2、計六奇明季北略
3、神宗實錄卷5020頁
4、明英宗實錄卷3022頁
5、郎瑛浙省倭寇始末略
6、太倉州志卷7047頁
7、皇明馭倭錄
7017k,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