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海盜投降后,同樣坐鎮四國島的左良玉,這時候終于慌了神了。
早在齊軍東征之前,老左就一直想看看風頭。
他想等幕府軍和齊軍打得兩敗俱傷時,再出來收拾殘局,這樣以來,即便最后勝不了,好歹能在戰后混個大名來做一做。
左良玉有幻想的資本,他麾下還有一萬多明軍,各人都配備有火器,他從山東逃來時,身上還帶著幾千兩金子和三十多萬兩銀子,這玩意兒在倭國都是硬通貨,所以可說是糧草不缺。
不過仗剛打起來,左良玉就意識到情況不對,首先是各藩軍隊和齊軍交手,幾乎都是一觸即潰,連精銳兇悍的薩摩軍也被劉招孫屠滅,齊軍所向披靡,從九州一路打到江戶,沒有一支軍隊能攔住他們。
左良玉想起自己原先干過的事情,很多次都在劉招孫后面捅刀子。想來齊軍肯定不會放過自己。
他越想越覺可怕,于是主動找來謀士商議對策,謀士深思熟慮一番后,向他建議,讓左良玉將早先擒拿的前明偽三太子當成真的,獻給齊國,投降大齊,換取活命。
這樣的計劃聽起來未免一廂情愿,至少太上皇是不可能答應的。
可惜太上皇現在不知蹤跡,議事權便交給了各兵團主官和幾位內閣大臣。
到底該如何處置這些俘虜呢
關于對俘虜的處置,大齊文武百官們議論紛紛,各人都有各人的說法。
鄧長雄與趙率教王從之等人商議后,一致決定,將鄭氏、左氏余孽立即處死。
而張溥和盧象升則認為應當充分利用這些俘虜,將他們運回國內參與工作。
趙率教則堅持要求就地處死,謝陽出來說,沿海各處礦場已經招滿了人,而且戰艦運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運送這么多俘虜。
鄧長雄說,撤兵行動帶上太多俘虜,只會拖慢行軍速度,保不齊后面還有其他事情發生。
于是眾人終于達成一致,對投降俘虜及時偵查,有過任意惡行的,就地斬殺。
這也就注定了左良玉等俘虜們的最終命運。
趁著撤退的間隙,齊軍又將九州各藩殘余勢力清理一遍。
盡管天災,還是有很多百姓逃出城鎮,躲進深山之中。
事實上,由于各藩田地被摧毀大半,加之火山地震的波及,各地糧食產量很不容樂觀,有限的糧食也被齊軍無償征收。
所以,那些大難不死躲入深山的倭民,最后注定會被活活餓死,無法熬過這個寒冷漫長的冬天。
夢吳越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