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將康經略與漢朝周亞夫相提并論。
廣德帝掌權后,康敬修自然成為重點拉攏的對象。
京師傳聞,不過四旬的康敬修,很有可能會成為大齊新任內閣首輔,如果是那樣,這將是大齊歷史上最年輕的首輔。
康敬修舉起酒杯,一飲而盡,望著廣德帝,畢恭畢敬道
“吾皇圣明,御極不過才三月,便革除積弊,休兵罷戰,與民休息,此乃社稷之幸,萬民之幸臣恭祝陛下千秋萬載,恭祝大齊遠邁漢唐,建立不朽功業”
一眾近臣同時舉杯,共同祝賀“千秋萬載,遠邁漢唐”
年少氣盛的廣德帝微微點頭,環視周圍,掃視著大齊的新貴,他的心腹大臣
康應乾之侄康敬修,康應乾之子康光緒,毛文龍之子毛承斗,滿桂外甥毛言,沉煉之侄沉默,王二虎之子王進,袁可立之子袁樞,戚金之子戚銘,孫傳庭之子孫世瑞,當然還有司禮監秉筆太監李菊英。
群臣見廣德帝有話要說,紛紛抬頭朝皇帝看來,各人眼神中充滿期待。
劉堪俊朗的臉龐微微發紅,“遠邁漢唐,父皇早已做到了,而今,朕與諸位愛卿要做的,便是守住這份基業。有時候守比攻還要難,朕向來直言直語,大齊前些年擴張過快,俗話說,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
“齊朝田畝制度為大齊攻城略地開疆拓土做出了很大貢獻,不過現在,它可以壽終正寢了,大齊需要中庸之道,父皇經常教導朕,走得快不一定走得好,走得穩才是正道。”
群臣默然無聲。
雖說在場各人大都是廣德帝心腹,而且大家都是靠著廣德帝掌權才得以上位。可是,齊朝田畝制度畢竟是大齊的經濟基礎,是帝國政治體制存在的根基。
明眼人都能看清楚,任何時候,田畝制度不能隨便變,稍有不慎,就是國破身死,萬劫不復。
須知當年在福建、江西等地變法,僅僅是清丈畝、商業國營,就付出了損失百萬人口的慘重代價。
“朕知道,你們在擔心什么”劉堪目光堅毅,宛若太上皇附體,用不容置疑的語氣道
“諸位愛卿是擔心各兵團不支持改革嗎”
戶部尚書吳生在一眾新貴中資歷最高,此時不得不起身勸諫
“陛下圣明,廢除嚴刑峻法,削弱連坐制度,允許土地私有買賣,固然能獲取更多富戶和縉紳后代支持,減少潛在的反抗大齊的敵人,就朝廷當下局勢而言,不得不為之。可是,歸根到底,這樣做,在倒退,是對過去二十多年大齊規制的背叛,臣恐軍民一時難以接受”
廣德帝打斷吳生,不以為然道“尚書大人是擔心各兵團會叛變朕早已重新選派訓導官趕赴各營,控制兵權,現在不敢說是如臂指使,遇有反叛,從容應對,還是能輕易做到的。”
孫世瑞補充道“陛下勿憂,只要牢牢控制各軍糧草后勤,便可高枕無憂。”
孫世瑞現任民政主官兼戶部主事,他接替了謝廣坤位置,掌管各兵團后勤補給,和戶部尚書一起,控制著大齊的錢袋子。
廣德六年正月,廣德帝召集各兵團主官、訓導官入京。
正月二十八日,十五支兵團的主官、訓導官抵達南京。
廣德帝向眾將宣布,目下南北戰事停歇,海河晏清,維持五十萬規模的戰兵,對朝廷來說負擔太過沉重,所以決定對各兵團進行裁撤,精兵簡政。
計劃十五大兵團縮減為八大兵團,裁軍二十萬。
裁軍這項決定是由劉堪經過深思熟慮后做出的。
想要改變極圈主義體制,想要恢復民力,想要將嚴重透支的國力補充回來,就須先從吞金獸軍隊入手,控制軍隊規模。
通過裁軍打壓武人,恢復正常的文官精英體制,這是改革的第一步。,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