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行省戰敗的陰霾籠罩在人們頭頂,久久不能散去。
帝國百年慶典迫在眉睫。
失敗與榮耀并存于此,讓人一時不知如何應對。
好在張相和他的幕僚們極擅長喪事喜辦,雖然這次壓力空前。
長久以來,大齊是一個四億臣民想象的共同體。
這個共同體是否真實存在沒有人知道,不過,這一百年來,在劉招孫和他的子孫統治之下,大齊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套用劉招孫的話,誰能掌握現在,誰就能掌握歷史。
既然天心城最權威的報紙說平定了叛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勝利,多半就是真的。
如果有民眾對此表示懷疑,立即會遭到猛烈圍攻。
勝利讓民眾信任帝國,是盲目的信任。
軍事以及經濟上的勝利,以及由這種勝利產生的信任,讓所有人凝聚在一起。
這就是帝國運行百年的秘密。
如今,殖民體系開始瓦解,東部行省脫離統治,數萬精銳殞命戰場,這場慘敗,讓凝聚力急劇下降。
這個想象的共同體還能繼續存在嗎?
或者說它從未存在過,只存在于首相和皇帝等人的腦海里。
劉燁和他的智囊團們正在考慮向不列顛議和,以換取更寬松的外部環境,當然天心城的最新報紙在頭版頭條上還是寫著:
“為了四萬萬民眾,不屈服,不妥協,戰斗到最后一人!”
有人說大齊的外交活動本質上是一種表演,面向四億民眾的表演·····
其實不止是外交活動,即將舉辦的百年慶典也是個契機,一個是增強民眾凝聚力的契機。
皇帝和張相都深諳此理。
參謀部的智囊們鄭重其事向張相建言:
“必須讓民眾從戰敗的沮喪感中恢復過來,具體來說可以用盛大的演出和恢弘的敘述,讓他們忘記失敗,忘記經濟上的凋敝。”
張若渟回復道:“可是我不想再與慶典有任何聯系。”
皇帝讓張相負責到底,劉燁同樣認為,慶典能極大提升民眾的信心。
這很符合大齊喪事喜辦的傳統啊。
“現在全國上下,彈劾我的人不計其數,各省總督都要求我下臺,我有什么資格主持慶典呢?”
“不,皇室需要你,議會也需要你,四萬萬同胞更需要你。”
雖然張相被數次彈劾,地位岌岌可危,不過劉燁還是堅持把主持慶典的重任交給老頭。
戰敗的情緒積累蔓延,正在越過堤壩,帝國需要一個替罪羊。
“在慶典當天,在民眾情緒制高點,登上城樓,人們會原諒你之前做過的一切。”
首相誠惶誠恐,不敢多言。
“臣····臣···”
劉燁拍了拍首相肩膀,安慰道:“張相,你做事,我放心。”
臨近七月一日,天心城的居民們以各種方式表達著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