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燈光下,李牧睜開眼睛,打量著眼前的環境,沙發、衣柜、茶幾,這顯然是一間休息室,他正半躺在沙發上午睡。
隨著一股記憶襲來,過了好大一會,才整理完畢,他這次并沒有成為電視劇中的角色。
仍然叫李牧,面容和現實中有七八分相似,就是年齡大了不少,今年三十一歲,省體大畢業。
根據記憶,李牧從小就是孤兒,由于體育天賦不錯,被選拔上了體校。十一二歲那年,機緣巧合,被一位形意拳老師傅看上,拜師學習形意拳。
此后,他一邊上體校,接受專業訓練,一邊跟隨老師傅,苦練形意拳。
十八歲那年,入選省散打隊,被安排上了省體育大學。
在省散打隊待了五年,獲得了不少榮譽,看起來前途不錯,李牧卻覺得空虛,越來越想離開。
相比散打這種單純的技法,純粹看誰的力量大,體力好,反應快。他更喜歡形意,這種有完整體系,養練結合,一輩子也練不到盡頭的內家拳。
在省散打隊待了五年,李牧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中,十分瀟灑的離開了。
接下來三四年,李牧的腳步走遍全國各地,一邊拜訪名師,相互交流,一邊游山玩水,體驗祖國大好河山。
自然,他也不時參加一些小型的商業賽事,掙點零花錢和路費。
一直到了二十七歲,丈量了全國的每座城市、每片土地,拜訪了全國知名的武術圈子和同道,李牧一顆騷動的心,終于想要安定下來。
于是,他來到帝都。
李牧這些年來的獨立特行,讓他在傳統武術圈子里有些小名氣,順利在這里扎下了根。
可惜,國內的商業武術賽事不興,相比國外擁有完整的賽事體系,參賽人員可以通過比賽功成名就,財富自由,差得太遠了。
國內大部分武術、散打搏擊的從業人員,一多半都面臨著失業、無收入、無賽事可參與的尷尬境地。
即便這兩年在國內稍有起色的綜合格斗a賽事,表現的也差強人意。
世界四大拳擊組織,在中國的發展同樣乏善陳可,沒有組織起任何有影響力的賽事不說,資源投入的也不多,處于半停滯狀態。
即便國內稍有一個混出頭的,也是墻外開花墻里香,先在國外混出頭,再把名氣帶到國內。
然而,即便有了名氣,在國內靠打比賽依然掙不上錢,只能靠上綜藝,做代言,也是有些可悲可笑。
受這種大環境影響,李牧雖然身手不錯,參加了國內的不少商業賽事,也只能掙些小錢,獲得一些沒什么含金量的獎杯,混的比普通人強那么一點。
倒是在圈子里的名氣,漸漸大了不少,都知道他主練形意,功夫不錯。
得益于這份名氣,三年前,帝都剛剛成立的一家大型運動俱樂部,設有專門的傳統武術館,邀請李牧擔任形意拳主教練。
待遇還不錯,每月稅后兩萬出頭,放在2011年,應該說很可觀了。
當時李牧已經二十八,也不想到處跑著的打比賽混飯吃,考慮了一下就接受了邀請。
如此,這三年,他徹底安定下來,一邊在尚動俱樂部擔任形意拳主教練,平時教教拳;一邊和本地的武術圈子交流,畢竟是帝都,藏龍臥虎之地,還是有許多高手的。
幾年下來,讓他受益匪淺,形意拳越發純熟深厚。
梳理完個人情況,李牧感受著強健的身體,澎湃有力的心臟,一股昂揚的自信從內到外散發出來。
強大的體魄,讓他有了強大的自信,這是人藏在基因里的天性。
起身打開休息室的燈,擺開架勢,稍微活動了一下手腳,李牧驚喜發現,這一身精純的形意拳功夫,全部被他繼承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