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子最終和歷史上一樣,選擇沿長江南北兩岸,進攻武漢。
日軍南下集結,自然瞞不了人,李牧也松了一口氣。小本子既然沒選擇拿下豫東,走淮河一線進攻武漢,花園口的事自然也就沒用了。
一場禍事消彌于無形。
接下來,雙方像上了發條一樣,開始緊急備戰。
同樣是六月,果府制定了保衛武漢的作戰計劃,也規定了戰略方針。
其中心思想是立足外線,保持部隊高度的機動性,利用地形和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日軍,以空間換時間,最后轉變敵攻我守的戰爭態勢。
按此計劃,校長自任總指揮,調集兵力,沿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組織防御,準備持久作戰。
主要目的有三,一是以空間換時間,內、外戰線結合,消耗、挫敗敵人;二是及早內遷工廠、內運物資、整備軍隊、加緊生產,作長期抗戰準備;三是爭取國際上同情和支援,期待國際戰場的開辟,以徹底戰勝小本子。
其后大會上,更莊嚴宣告“我華夏民族必以堅強不屈之意志,動員其一切物力、人力。為自衛,為人道,于此窮兇極惡之侵略者,作長期抗戰,以達到最后勝利之日為止。”
隨后,果府為增強指揮機構與作戰能力,決定調整作戰序列,新編第九戰區。同時決定以第五、第九兩個戰區所屬部隊保衛武漢。參加保衛戰的部隊以及空軍、海軍,總計十四個集團軍、五十個軍,作戰飛機約兩百架,艦艇三十余艘,總兵力近一百萬人。
各兵團部隊自6月開始分別利用鄱陽湖、大別山脈等天然屏障,組織防御,保衛武漢。
小本子方面,自攻陷徐州后,就積極準備擴大侵略戰爭,以一部兵力攻占安慶,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
隨后,根據御前會議決議,將徐州會戰后正在豫東、皖北地區的第16、第9、第13、第6等師團轉移南下,集結合肥地區。又從華北及國內調集了大量部隊。
為了這次戰斗,小本子在華中地區集中十四個師團的兵力。直接參與作戰的有九個師團,約25萬余人。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共有各型艦艇約120艘,各型飛機約300架。
頓時長江沿線摩拳擦掌,一觸即發。
同時,李牧也開始做準備,等武漢打起來,當地的民航可就停了,雖然可以繞到西安或者洛陽,那里很快遭到轟炸,不是長久之計。
如今,唯有找到一條通往國外的新通道。
李牧腦子里想了很久,依靠民航怕是不行,隨著戰事擴大,國內的民航會一個個停運。到了一定的程度,除了專機,可能很難再找到對外運營的民航了。
那么一個想法在李牧腦子里冒出來,既然沒有航線,自己可不可以開辟出一條新航線。
不需要多么大,也不要求停民航飛機,只要找幾個關鍵節點,建座小型的軍用機場,供飛機起降就夠了。
這年頭,也沒有什么領空意識,只要地方偏僻,也沒人關心空中飛的是什么。一路開著戰斗機,不是不能飛到新加坡附近。
想到這里,李牧腦子頓時活泛起來,他找來亞洲地圖,特別是東南亞那一片的地圖,仔細研究起來。
看了很久,李牧把目標放在了偭北,這里雖是英國的殖民地,卻異常的混亂,私人武裝到處都是。最重要的是,英國人的重心放在偭南,對偭北控制力非常弱,甚至只有名義上的控制力,偭北基本上全部控制在各個私人武裝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