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牧指使遠東商行,大規模采購玉米囤積在大馬北部港口的倉庫里,條件允許的話,甚至可以直接去南美糧食原產地采購。
國內,南陽地區的許多糧倉也建成了,于是,李牧又忙碌起來。
閑暇之余,就要飛國外帶糧,六萬立方米,一次能帶兩個48萬噸,一個月總要往返個十一二趟。
倒是沒想到,玉米加工后的棒子面,在國內還挺受歡迎的。倒不是大家多么愛吃這個,主要還是便宜,比面粉便宜二分之一,比大米便宜一兩倍。以現在國內的形勢,底層民眾能吃飽飯就不錯了,誰還在意口味兒。
糧食方面,自從打通了通往國外的航線,李牧就放寬了禁令,允許一部分糧食外流。
實在是這段時間,國內的糧價漲得太狠了,不是一個地方在長,周邊地區普遍都在漲。
本就戰火綿延,糧價又越來越高,民生之艱難,可想而知。
李牧有時白天開著戰機偵查,只要出了南陽的范圍,簡直是兩個天地,到處都有逃難的人群,路邊餓死的饑民也不在少數。
賣兒賣女,更是時有發生。
實在是糧價高漲,本身戰火就導致糧食減產,再加上一些商家囤積奇貨,讓糧價越發的高昂,簡直止不住頭。
鑒于此,李牧放寬了南陽地區的糧食限令,不但再次增加了二十多家糧店,居民單次買糧的額度,也放寬到一百斤。
如果有小糧商,想用這種方法采購糧食,倒也能采購一批。
另外,李牧又發布一項新政策,持有糧票者,可以在公署名下的糧店,無限制兌糧。
只要你手中有足夠的糧票,要多少糧都可以兌給你。并且不限制這些糧食的去向,你可以自用,你也可以拉到外地販賣。
這項政策一出,南陽地區沸騰,特別是周邊地區的小糧商,齊齊趕赴南陽。
由此也導致了另一件事,糧票的價值徹底凸顯出來,原本李牧采用糧票加現金支付酬勞的政策后,許多被雇傭的工人還不理解,不想要糧票,只想要現金。
慢慢的,大家了解的糧票的價值,直接能拿去糧店兌糧,這才慢慢接受。
如今新政策一出,糧票越發的金貴,據說,如今市場上的糧票,價錢已經漲了百分之二十,仍然供不應求。
別看這百分之二十,相當于李牧用糧票發給工人五枚銀元的酬勞,工人把糧票拿到市場上去賣,能賣六枚銀元。
這是,送到手里的福利。
以至于,現在的工人,都不想要銀元了,都想要糧票支付的酬勞。
李牧現在手里不缺糧,每月差不多能從國外運回來五十萬噸左右的糧食,為了平抑周邊地區的糧價,也開始加大了糧票的發行量。
用于支付各種酬勞,以及采購國內的一些物資,認可度比法幣還要高,甚至能在周邊地區通用。
隨著這項政策的推行,大量的資金集中到南陽,讓南陽地區越發的繁華。
而且,另外一種目的也達到了,大量的糧食外流,起到很好的抑制糧價的作用,尤其是南陽周邊地區,隨著大批糧食流入,糧價開始漸漸回落,民眾總算能喘一口氣,李牧的目的也算勉強達到了。
由于航線的打通,除了帶糧食外,能帶的貨物也更多了,李牧不但采購了大量的軍需物資,各種國內稀缺的民用物資和商品采購的也更多了。
如此多的稀缺物資和商品,吸引來了眾多商家來此進貨,更多的資金向李牧手里匯聚過來。也讓剛成立不久的復興銀行,論資本雄厚程度,不下于國內的老牌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