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武林中的地位聲望,泰山派掌門天門道人年齡和輩分最大,該坐首席,只是五岳劍派結盟,天門道人和岳不群、定逸師太等有一半是主人,不便上坐,武當二位長老也是推辭不坐,眾人群相退讓,誰也不肯坐首席。
無奈居中那張太師椅便任其空著,群雄紛紛坐定。
這時,米為義忽然端出一張茶幾,上面鋪了錦緞。向大年雙手捧著一只金光燦爛、徑長尺半的黃金盆子,放在茶幾之上,盆中已盛滿了清水。
正在這時,忽聽得門外砰砰兩聲銃響,跟著鼓樂之聲大作,又有鳴鑼喝道的聲音,顯是甚么官府來到門外。
群雄一怔之下,只見劉正風換了嶄新熟羅長袍,匆匆從內堂奔出,群雄歡聲道賀。劉正風略一拱手,便走向門外,過了一會,見他恭恭敬敬的陪著一個身穿公服的官員進來。
大家都感奇怪:“難道這官也是個武林中人?”
只是,這人雖衣履皇然,但雙眼昏昏,一臉酒色之氣,顯非有武功在身。
大伙不免猜測,劉正風是衡山城一地豪強,平時免不了要結交官府,今日是他大喜的好日子,地方上的官員來敷衍一番,那也不足為奇。”
那官員昂然直入,居中一站,身后的衙役右腿跪下,雙手高舉過頂,呈上一只用黃緞覆蓋的托盤,盤中放著一個卷軸。
那官員躬著身子,接過了卷軸,朗聲道:“圣旨到,劉正風聽旨。”
群雄一聽,都吃了一驚,劉正風金盆洗手,封劍歸隱,那是江湖上的事情,與朝廷有甚么相干?怎么皇帝下起圣旨來?
難道劉正風有逆謀大舉,給朝廷發覺了,那可是殺頭抄家誅九族的大罪啊。
各人不約而同的想到了這一節,登時便有不少人站了起來,沉不住氣的便去抓身上兵刃,料想這官員既來宣旨,劉府前后左右一定已密布官兵,一場大廝殺已難避免。
哪知劉正風什么都沒說,默默的走上前,雙膝一屈,便跪了下來,向那官員連磕了三個頭,朗聲道:“微臣劉正風聽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廳內群雄一見,無不愕然。
那官員展開卷軸,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據南湖巡撫奏知,衡山縣庶民劉正風,急公好義,功在桑梓,弓馬嫻熟,才堪大用,著實授參將之職……”
劉正風又磕頭道:“微臣劉正風謝恩……”站起身來,向那官員彎腰道:“多謝張大人栽培提拔。”
那官員捻須微笑,說道:“恭喜,恭喜,劉將軍,此后你我一殿為臣,卻又何必客氣?”
劉正風道:“小將本是一介草莽匹夫,都是當道恩相、巡撫大人和張大人的逾格栽培。”
那官員笑道:“哪里,哪里…”
劉正風轉身從弟子手中取過一個錦囊包裹,笑道:“些許微禮,不成敬意…”
那張大人哈哈大笑道:“自家兄弟,劉大人卻又這般多禮。”
說著使個眼色,身旁的差役便伸手去接。那差役接過盤子時,雙臂向下一沉,顯然盤中之物分量著實不輕。
那張大人頓時眉開眼笑道:“小弟公務在身,不克久留,來來來,斟三杯酒,恭賀劉將軍今日封官授職,不久又再升官晉爵,皇上恩澤,綿綿加被。”
早有左右斟過酒來。張大人連盡三杯,拱拱手,轉身出門。劉正風滿臉笑容,直送到大門外。只聽鳴鑼喝道之聲響起,劉府又放禮銃相送。
這一幕大出群雄意料之外,人人面面相覷,做聲不得,各人臉色又是尷尬,又是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