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的人潮中
,有人舉著一張宣紙,大叫著跑進旁邊的青樓。
「麗川詩會,劉公子新詩詠竹……」
很快,青樓之中,便傳出一女子誦讀「詠竹」的聲音,隱隱還傳出不少叫好看賞聲。
半盞茶的功夫,人流終于希少了一些,馬車在才慢吞吞的來到了最熱鬧的夫子廟。
這一片絕對是整個江寧城最繁華的地方之一,臨著秦淮河的街道,也比其他地方大氣美觀,店鋪也更加上檔次。
此時路兩旁掛滿了街燈,自然熱鬧的很。
濮園詩會的六船連舫,便會在這附近一帶河面巡游,倒是一處上船的好地方。
幾人下了馬車,在附近逛了逛,看了會兒花燈,找到濮家專門在這里迎客的一個管事的,遞上名帖。
很快便安排了一條小船,在燈火掩映中輕盈離岸,劃向河道中央的那巨大連舫。
上了大船,更加熱鬧。各色花燈,各種舞蹈表演,才子佳人,名妓獻唱。
詩會這東西,自然不是一幫人在那里干巴巴的品詩,濮家花費了不小心思,準備了諸多節目。
幾人在船上轉了轉,蘇檀兒和熟悉的人打完招呼,便選了一處案幾坐下,上面已擺滿各種精美的瓜果食品,李牧和蘇檀兒坐在前面,小嬋三個丫頭在后面,嘻嘻哈哈的鬧成了一團,好不歡快。
像這種,男女一般都是分開的,不過濮家請的商賈居多,一般都是攜家眷而來的夫妻,中間還要談談生意,講究倒也沒那么多。
剛坐了一會兒,蘇檀兒的幾個手帕交給她打招呼,她也笑盈盈的走過去和小姐妹聊天說笑。
看了一會兒表演,終于有人忍不住開始寫詩了。
「小生偶得一首詠月,請諸位品鑒…」
接下來,不少想借此揚名的人,紛紛拿出自己的大作,讓眾人品鑒。
濮園詩會這方面還算不錯,早些年剛開辦時,還要買詩應付一二,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如今到不用買詩了。
有了名氣,又舍得錢財,總能請幾個有才華的人過來,弄幾首好詩沖沖門面。雖比不過最有名的止水詩會、麗川詩會,但已經不錯了。
就這樣,聽聽詩作,看看表演,時間過得很快,李牧伸了個懶腰,一直待在船上,也有點膩了,倒不如在去岸上走走,那里氛圍可能更好。
轉頭小聲和蘇檀兒說了一聲,蘇檀兒大概也想去街上逛逛,點頭同意了。
兩人帶著幾個小丫頭起身,剛走沒兩步,薛進與其余幾名公子也搖著折扇進來了。
看到李牧,薛進眼珠一轉,熱情地迎了過來:「寧兄,你們這是要走?」
李牧笑道:「在船上待的時間不短了,去街上逛逛,看看花燈。」
薛進大聲道:「這就走,寧兄,我早就聽說過你有大才,走這么早,太可惜了。」
說著,向四周看了看:「寧兄今晚可有什么大作…」
見沒人回答,自是沒有。心中一喜,沖著旁邊的一人使了個顏色。
那人非常識趣,笑著開口道:「薛公子這次恐怕是看錯眼了,這位寧公子…」說著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