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進義正言辭道:不可能,休要胡說,寧兄的大才我是知道的,蘇家千挑萬選才選中寧兄,怎可能是那種草…」
想說草包,又露出顧及李牧面子的樣子,說了一半。
李牧靜靜的看著他的表演,那一縷經過特殊煉制的真氣,渡過去有段時間了,早已發揮作用。
薛進外表看似好好的,早已元氣大傷,再過個月余,情況進一步惡化,癥狀便會徹底顯露出來,那時候…
薛進看著神情淡淡的李牧,心中更
生氣了,看我怎么給你挖個大坑,讓你好好的丟丟人。他早就打聽過,寧毅平日里死讀書,是沒什么才學的。
臉上笑得更加燦爛,一臉真誠的看著李牧道:「寧兄,他們竟然這么看你,你的大才我是知道的,今天必須露一手,讓他們看一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才子?」
說著,不等李牧回答,沖一旁的小廝道:「還不趕快準備筆墨紙硯,讓大家看看寧兄的大作。」
老實說,薛進的表演,技術含量不太高,神情還有些夸張。但,看他贅婿身份不順眼,或者不爽他娶了蘇檀兒的大有人在。
當下便有不少人開始起哄附和。
小嬋氣鼓鼓道:「姑爺,他們…」
蘇檀兒也露出擔憂的神色,她覺得相公應該是有才華的,但到底不確定,她倒不怕丟點面子,倒是怕李牧一個大男人丟了面子會受不了。
李牧無奈笑了笑,本來不想裝逼的,你們非要讓我出這個風頭。
拱拱手道:「既然薛兄和諸位如此盛情,小弟這里倒是有一首。」
薛進以為算計得逞,聞言大喜:「寧兄,這里筆墨紙硯已備好,請…」
李牧笑了笑,也不客氣,走過去,眾人也立刻圍了上來。有看笑話的,也有想看看他的才學到底如何的。
李牧拿起筆,飽蘸墨汁,先寫了「水調歌頭」四個字。
這個詞牌名并不稀奇,《水調》曲為隋煬帝所制。據說「煬帝鑿汴河,自制《水調歌》。
到了唐代,《水調》成為傳唱不衰的名曲。王昌齡有《聽流人水調子》;白居易有《聽水調》。
詞牌名普普通通,李牧的字卻讓大家眼前一亮,如此鐵勾銀畫,大巧不工,筋骨、血肉飽滿,有了自己的風格,甚至隱隱露出一抹大家風范。
只這一手字,即便寫出來的東西差一點,也沒人再敢嘲笑。
跟著李牧筆走龍蛇,繼續看下去,有人甚至讀出聲來。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