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已有幾分涼意,夏去秋來,也離秋收時節不遠了。農忙時節,學堂也給學子了一段不長不短的閑暇,畢竟鎮上人家或多或少都有十幾畝莊稼地,耽誤了秋收的好時辰,遇上大風大雨,尋常人家燈油都要掂量著用,何況是讓麥子白白爛在地里這等大事,實在承受不起。
往年這時候,這就是令云仲最頭大的事。秋收之后讓太陽烤得脫一層皮不說,麥穗戳在汗水浸透的臉上,可跟舒服沒有半文錢關系,鐮刀割破手劃破腿更是常事。
每到割破腿或者汗進了眼,云仲總是直起腰,看著人家家里的漢子在田埂里揮汗如雨的樣子,再看看娘親發絲淌下的汗珠,便沒來由的有些怨氣。自家這個爹,可真是甩手掌柜,所有的活兒怎么都是我們做了,你做什么
少年最愛做的事,便是每天日頭西沉,家家戶戶收工之后,能在田壟里抓上兩只螞蚱青蛙,或是找一根直長直長的木棍,再加一蓬枯黃長草,這時候就能學學那書中俠客,拔出“寶劍”,身披“蓑衣”,把那雜草看做江湖歹人,一劍下去,惡人倒下一大圈,心里就頓時升點月下殺敵的豪氣。
有時隔壁田壟的孩子也跑來湊熱鬧,學著云仲的樣子朝著不知道得罪誰的雜草一頓揮灑,美其名曰“我一劍之下,快雪時晴”。既然是江湖中人,自然有互相看不順眼的時日,于是兩邊塵土飛揚,打到激烈時,劍也扔了,倆人抱成一團,不知嘴里啃了幾口泥土野草,而最終的結局,一般都是以鄰家孩子哭著跑開,嘴里還喊著:“云仲我告訴你娘去讓你娘把你三條腿都打斷”而第二日,兩位俠客便又稱兄道弟,恨不得當即拜把子做異性兄弟。
秋收結束,云仲娘親淋了一場大雨,病了。
背著布包的鎮里郎中來看過,搖搖頭說這病他也沒見過,古怪得很。老郎中猶豫著開了兩副藥,就勸少年去另請高明的大夫,切莫延誤了時機。委托郎中給爹寄了一封加急家書,云仲就跑去給娘親熬了一碗姜湯,手忙腳亂把胳膊燙出個大泡,自己卻渾然不知。娘親看著心疼,匆忙喝了口兒子煮的姜湯,便心急的下床找針。
偏方說,針在火上烤一烤,把水泡挑開,就沒事了。云仲看著娘慘白的臉色,覺得針扎著真是刺疼。可是最疼的好像又不是胳膊。
次日云仲早早起了,去拍街坊安嬸家的大門。
安嬸是個敦實黑寬的中年婦女,前些年男人在青柴縣幫工修葺佛堂,將將完工時,大殿的佛陀金身無故轟然倒塌,將他連同兩個同鄉埋在地下,等人來救的功夫,已經咽了氣。負責監管這事的知縣老爺唯恐惹出禍患,賠給三人家眷各家百兩銀子,喪葬棺材費用一并接下,只是囑咐幾家切莫聲張,往后有何要求盡管去衙門找他就是。得知消息,安嬸茶不思飯不想,哭了三天,眼睛都腫得看不清路,可日子該過還得過,將兒女送到了青柴有名的學堂,食宿皆是知縣出資,算是不幸中的一點寬慰。
雖然沒念過書,大字不識一個的安嬸,為人相當和善熱絡,每逢誰家有急事都會幫著照看一二,人嘴碎了點,但確是十里八鄉有名的好心腸。
聞聽叩門聲,安嬸急急忙忙敞開門,帶云仲去屋里坐下。
“嬸兒,我要去一趟青柴縣,去給我娘請郎中回來,這兩天就麻煩您多費心了。”還沒等落座,云仲就懇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