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戰前中
在谷地的視野盡頭,幾個黑點冒了出來。
慢慢看清了,黑點兩兩一組,分別兩組在最邊緣丘陵腳處,另一組在最中間平地上,這是明軍的騎兵探哨。
所謂騎兵探哨就是騎著馬的哨探,也是現代版的“偵察兵”,為了防止敵人發現,他們一般組隊單獨行動,騎著快馬,在行軍必經之路上進行偵察,通過聆聽敵人的腳步聲和馬叫聲,觀察敵人的旌旗數量和糧草補給等,就可以分清敵人馬步軍和將敵人的人數摸得七七八八。
普通的縣城通常只有個百戶所,不過在宜君縣這個地方有點特殊,畢竟是勾連西安市和延安市的要道,所以早在洪武年間就設有宜君衛副千戶所,一直至今。
探哨之后一里地跟著明軍步兵隊列,分成三個部分,最前方衣甲鮮明的是梁副千戶所率領的四十多人的家丁親兵,人人騎馬帶刀挎弓,這些人是最核心最精銳的部分,他們領的軍餉也是滿額的,所以戰斗欲望也是最強最堅韌的。
然后是兩百余人的普通衛所兵,排成四行隊列,后部夾雜著牛車騾馬等輜重,這些兵丁說是兵丁,其實與奴仆無異,但去打個順風仗,搶個財物撐場面站著吆喝啥的還是極為擅長的。
再后面跟著的是李典吏所帶縣中捕快、壯班、民壯匯合各鄉賢壯丁鄉勇共計四百余人,毫無秩序可言,東一堆西一隊的按照相熟之人猬集在一起,其雖然有打架斗毆的經驗,也經過基礎的軍事訓練,但打起來就一言難盡了。
此時宜君縣已經有近半年未下雨,之前幾天雖有要下雨的跡象,但終究還是沒下下來,所以放眼望去,河道干枯,植被枯死,地面開裂,鳥獸將近死絕,樹木也通常因為被饑民扒了樹皮而死,因是饑荒之年,糧食不足,所以吃樹皮吞石塊這種事不足為奇,甚至于吃的樹皮多了,百姓們都能知道哪種樹皮較為好吃,而哪種樹皮噎人。
楓樹的內層樹皮既可以直接咀嚼,也可以煮沸后食用。
楊樹的內層樹皮較為柔軟,可以直接咀嚼或制成茶。
樺樹的內層樹皮可以煮沸制成甜湯,或將其干燥后制成面粉使用。
白樺樹的內層樹皮厚實且富含營養,可以次日放干,再加水熬煮成樹皮湯。
基本榆樹皮最是佳品,榆樹的皮富含人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相對較高;也無異味,又有黏性,加工成面食后口感q彈有嚼勁,甚至至今陜西有些地區仍有做榆樹面的風俗;
最關鍵的,大自然中很多樹皮都有毒,而榆樹皮的安全無毒已經經過饑餓的人民群眾幾千年的實踐檢驗,除了對消化系統有輕微影響外,無任何其他毒副作用,
榆樹皮可不是直接撕下來就啃的,那也是有食用方法的。
首先你需要將其撕下來,再清洗晾干,等到樹皮中的水分去除了就可以用石碾碾碎,制成碾碎的粉末過篩,去除難以食用的硬質纖維,就可以得到榆樹皮面粉了,可以將其與面粉或者玉米粉混合食用,這種做法最是好吃,唯二的缺點是制作有點費勁,還有就是吃多了便秘拉不出來,不過吃點油脂就好了,畢竟這病就是餓病。
所以雖是在夏季,但這整片大地卻毫無生機可言,比起現代的冬季來,都更添蕭瑟之感。
一陣風吹過,帶起一片灰塵,遮掩著這隊六百人的平叛隊伍,越來越近了,明軍的左翼探哨拐了個彎就正好可以到柏木溝村邊緣,這兩個探哨騎馬立在村邊緣的山丘頂部觀察良久,也未發現什么異常。
等待多時后,一名騎兵下到村中,另一名在山丘頂部策應,那名下到村中的探哨在村里策馬狂奔,竟然也未挨家挨戶進門查看,就一溜煙回返了,之后兩名探哨繼續并駕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