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兩側圍上來的民眾軍士兵,這些官軍只能束手就擒,打掃戰場才發現,這里集中了官軍三分之一的騎兵,皆一舉被滅。
似乎是驚詫于民眾軍騎兵的戰斗力,原本還散布在蒲城縣周圍游蕩的官軍騎兵們像是被嚇著的兔子般,全部撤到華陰附近,與洪承疇的大隊人馬匯合了。
等到了三月十日,民眾軍高達十幾萬人的大隊經過八九天的跋涉,終于全部出了山區,進入了蒲城縣范圍,整個隊伍就如同一只巨獸一般,最前面的前鋒已經攻下了富平縣,而后隊還在百里之外的蒲城。
此時民眾軍分成三大結構,最精銳一個營步槍兵配屬一個炮兵連、騎兵連和一萬民兵替代了晁中臣的騎兵營作為進攻前鋒,由楊澤明負責總指揮,專門負責攻城略地,而晁中臣的騎兵營作為游走力量,這些集中了民眾軍小半的精銳。
中軍由劉澤帶領,這其中最核心的是工坊設備和技術人員,再加上老弱婦孺的老營,所有人都不斷往富平縣集中,富平縣將作為進攻西安的后勤基地,近四萬青壯組成的民兵護衛在周圍,除非順利攻下西安,他們將在此常駐。
后軍則由近五千民兵組成,他們至今還未出山,負責繼續抽調群山中的人員物資,不過也拖延不了太久了,因為延安府的官軍已經開始掃蕩山中的民眾軍勢力,并派出官軍大隊來援西安。
此時的劉澤也不再關心各個民兵連內部的事宜了,各民兵連隊組合成千人營,派出營長和指導員管理各個民兵營,連級指揮官仍然照舊,即使這樣,也需要兩百多人的核心人員。
如此大規模的民眾行軍,且大多數人都是未經操練之輩,所以行軍中也有規則,每天下午時各隊各營,派一人到指揮部劉澤處議話。
全軍的行動都聽劉澤領導的指揮部的意見,命令在哪駐扎就在哪駐扎,命令轉移就轉移,權利高度集中。
行軍也是聽到雞鳴時就要準備起行,在起行時指揮部會讓程默領導的宣傳部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比如唱軍歌秦腔小調等等,大吹大擂,以消除士兵們的緊張情緒和鼓舞士氣。
行軍時指揮部的旗纛在前,步槍營炮兵營圍繞其中,工坊等隊伍依次在后。
在行軍順序上也有安排,有時是頭兩隊民兵營當前,四五隊催后負責掩護六七隊兩邊迅押,其余的居中,外圍更有王友元所率領的騎兵探哨,這樣做無疑會大大提高行軍中的安全系數。
這也是這十來天在山中行軍的演練,總體上是民兵們負責守衛、警戒、挖掘工事賺吆喝,而最核心的騎兵、步槍兵們負責戰斗攻堅,最重要的工坊技術人員設備和糧草緊隨劉澤的指揮部。
在中午休息吃飯時整體中軍也是有條不紊,采取集體大鍋飯的策略,由專門的炊事連負責伙食,燒水的,砍柴的,切菜的,做飯的各司其職,另外,軍中實行所有人的伙食標準一致性的原則,就連劉澤也不例外,只是由于軍官們任務繁重,所以為他們省去了排隊的時間,由炊事班提前留好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