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隊伍的行進休息,則由指揮部派人在路口舉旗高聲大喊“某隊在此”則此隊人馬往該路去。
在第二天又會調整順序,每日如此,這樣周而復始。
在扎營時民兵們同樣很注意,扎營以火為號,晚宿床前,各置一火堆,總門前亦置一大火堆。
這樣做都是為了防范官兵夜襲和營嘯混亂。
一旦要長時間駐扎,民兵們會預先設立警戒哨,哨探為每隊選一人,登高而望。一旦看到有動靜就通知塘馬,告訴后面的主力。
如此在幾次明軍騎兵突襲時,民眾軍卻已經有了準備,所以經常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被王友元的騎兵追得到處跑,死傷慘重。
民眾軍對于普通百姓也是有區分的,并不是簡單的殺掠。遇到為富不仁的地主鄉紳富戶,就將其財產全部榨取之后開大會公審處決,杜絕私下處決的習慣。
但凡遇到醫生或有技術的工匠等人,民眾軍則不會予以斬殺,通常會留一命,保證基本的生命財產安全。
有技術的工匠如裁縫就編入裁縫隊,銀匠入銀匠隊,鐵匠編入鋼鐵廠武器制造廠,盡量做到物盡其用。
即使是無一技之長者也不放過,全部裹挾走,無業游民則編入打糧隊,粗蠢有力者被編入打馬草,強壯有戰斗力的人就給弓馬刀槍。
而那些不能作戰的也不輕易殺掠,就將其裹挾,但不允許私自離開,一旦發現有人私自離開,則逃跑者會立刻遭到斬殺,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大兵團作戰紀律要嚴。
這樣的規則結果也使得整個隊伍變得越來越龐大,攻下兩個縣后,人數還在膨脹,像如今還未到西安,收攏的新人又有好幾萬,每日皆不一樣,即使是劉澤也只知道大概人數而已。
不過他們的定位依然是被裹挾者,未組成民兵,只是打散編組充作勞動力,遠遠沒有洛川縣大營中的民兵值得信任。
在此基礎上,民眾軍還招募了一部分數量有限但戰斗經驗豐富的逃兵,逃卒,降兵。這些人的軍紀極差,但戰斗力還是有的,被編組成純冷兵器的戰斗連,配屬給步槍連使用,在實戰中測試表明,即使是這些戰斗連,也比普通的民兵連戰斗力更強,最起碼他們都是懂得結陣作戰的老兵油子,按照劉澤的計劃,這些人在以后穿越后,將被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