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分配的順序依然是以參軍優先原則,村里的民兵隊為第二順序,抽簽確定挑選順序,與之前不同的是所有成年男性都被強制參加民兵隊,以保護村寨防止意外。
除了每人固定的一百畝耕地外,其他的宅基地、草場、林地、沼澤也將按照人數平分。
每十個村將組成一個鄉,由民眾府從原本洛川大營的人手中抽調設置一名鄉長、一名軍法官、一名民兵大隊長、一名稅務、一名郵政、一名醫生,之后按照培養的人才再進行填補,增加副職和下屬。
理論上現在民眾府實行的還是軍管制度,唯一一步到位的是打碎了之前的宗族地主鄉紳,這些人和俘虜將被看押在劉澤的圓圈附近所新設立的新合肥市。
第一批建立村子的隊伍最大的難題就是在這片未開發的大陸上扎根的問題,這片至今未能探索到盡頭的大平原上,覆蓋著茂密的大森林和眾多河流水系,一眼都望不到頭,幾乎所有人在最開始的時候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除樹木、開墾土地。
也幸好鋼鐵廠第一天就開始了復工,增加人手后開始量產農具工具,不過最初基本還是刀耕火種,這里與所有大明農夫的經驗完全不同,人少地多的情況下,基本沒有精耕細作的可能,有限的糧食作為種糧后,每個村被分配的儲備糧基本只有一個月左右,其他都被集中在新合肥市糧倉中作為緊急儲備。
每個村的儲備糧也不是平均分配給民眾食用的,這里最重要的是實現食物自給自足,也幸好這里的茫茫叢林,在這個秋季里給所有人都準備了豐富的食物。
森林那里有各式各樣的漿果和堅果。黑莓、木莓、越橘、草莓等漿果都是營養豐富的果品。
胡桃、栗子之類的堅果也不難找到,更有成群的野雞、結隊飛行的野鴨和野鴿經常出沒于叢林和沼澤地區,依照劉澤之前的經驗,這些野生動物很笨,不怕人,或者說沒怎么見過人,抓捕難度極低。
在溪流和湖泊中魚的數量也很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可食用的魚類,味道還很鮮美,容易捕獲,水中除了魚類外,還有藻類,蝦等其他可食用的物種,總體來說,這里基本可算得上世外桃源。
是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理想生活。
這些第一批移民們在耕作之余,就得扛著弓箭、帶著漁具到叢林、沼澤和溪流邊上打獵捕魚,或者采集各種野菜和果品,以此來彌補食物的不足。
農業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開始的,這種分散就食的方法就是劉澤對抗糧食不足的底氣,最起碼在前幾年中,一切都在積累階段,這是真正的篳路藍縷。
各個鄉之間又有巡查組進行定期摸查,巡查組內有法庭、醫院、民政隊等組成,在百余名步槍兵的護衛下如同劉澤的觸手般巡查最底層,這是最后的保障。
最開始也是最難的,在這些叢林和草地沼澤之中,壓根就沒有道路,即使有斷斷續續天然形成的羊腸小道,也是崎嶇難行,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基本都要披荊斬棘自己趟出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