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一種社會是正常健康的,比如委員長帶領我們準備建立的世界,這就是與以上畸形社會完全不同的,要知道產業發展的兩大要素生產和需求,都要由人來完成。因此,對于立志成為強大的工業社會國家而言,人口也許暫時是負擔工業化起步階段糧食產量還沒上去,導致糧食不夠吃,但隨著工業化的進行,糧食等種種人口限制因素都將被工業化本身解決,人口終究會成為工業化社會的財富的。到了未來,沒有足夠人口的國家甚至支撐不了完整的產業鏈,沒有足夠的市場,甚至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這無疑是文明的災難。”
陶巨揉了揉還是個少年的徒弟的頭發,溫和道“那種蠢貨不是目光短淺就是包藏禍心,讓我說干脆送去礦山挖一輩子煤恕罪都不過分。”
“正好挖煤礦來供應咱們的蒸汽機,徒弟,你要知道,咱們現在造的這個東西,不但能代替風力、水力、人力和畜力,更是能帶動輪子跑,讓船在水里用螺旋槳驅動,這是一場革命。”
“只要有了這東西,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了。”陶巨眼睛定神盯著正在做最后準備的操作員。
李德業問道“這么重要咋這么久才造出來我聽說都弄了一年了。”
“確切說是一年半了,從第一次穿越到這,建好鋼鐵廠就開始進行試造了,從小做到大的模型,實驗機做了不知多少,各種模樣的,進行技術儲備。”
“就像委員長說的,理論圖紙他都懂,但具體怎么造,怎么鉚接,怎么鑄造,他都是一竅不通,不會動手搓。這才需要我們來做。只要咱們部門需要的材料,需要的人手,上午打報告,下午就能送來,回大明那段時間都沒停下小規模研究,可想而知,委員長有多重視。這東西有多重要。”
“這蒸汽機要是成了,你看給咱們天天拉煤的牲口都能省下上百匹,要是在煤礦那用上,也不用人費勁的推小推車了,直接掛上繩索,讓這機器拉,多省勁。現在的工坊里最起碼能省下一半的人和大多數牲口,剩下的人再擴大生產,你算算,這可不得了。”
陶巨重復著劉澤之前課堂上的話語,其實他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樣的壯觀場景,只是他信,除了他以外,課堂上的所有人都信劉澤的暢想。
按照劉澤所說的,人類最高等級能源科技的本質就是燒開水,從外星人的角度來看,地球人從幾千年前一直到現代也沒變過,就在那花式的各種燒開水,畢竟現代世界上大多數電力都是通過蒸汽產生的。
無論直接燒柴火,還是用煤炭、用油燒開水都是一個性質,就連核能也是通過核反應堆燒水做功的。
最基礎的蒸汽機就是典型例子,劉澤對這種設備的關心程度與電力保持一致,在這里待的時間甚至比在辦公室都多,這可是發起工業革命必備之物。
其實只要看到結構圖就知道,這蒸汽機原理非常簡單,就兩部分鍋爐和發動機,鍋爐就是燒水用的,目的是產生高壓蒸汽,發動機是利用鍋爐產生的蒸汽推動活塞,沒什么難的,基本就是一個理論和加工精度的問題。
蒸汽機動力部的方法是用鐵制造燒水的鍋爐,用鑄鐵來制造活塞和各類汽缸,主要的難點就是活塞的直徑要比汽缸的直徑稍微小一些,但也不能小太多,不然會漏氣。
現在劉澤采取的方法是將汽缸造的略小于最終尺寸,然后用金屬柱從中間貫穿以此為軸承,用可移動的鉆頭,將整個汽缸內部撐成均勻一致的,在技術未能成熟的前幾次實驗中,甚至直接在活塞底部緊緊纏繞一圈麻繩和用鑄鐵環來增加氣密性。
而現在場中實驗的火車頭動力原型機,就是依靠這種基本原理設計的,基本是在火車車頭內的是個裝滿水的鍋爐,在燒炭口處不斷的添加煤炭通過燃燒室加熱鍋爐,并在燃燒室后部增加多個管道,利用熱氣通過管道的高溫來同時加熱水箱,將水箱內產生的熱蒸汽通過管道,再在燃燒室一側再次加熱,將其高溫高壓蒸汽導入汽缸。
在壕溝中間,隨著操作員不斷的添加煤炭,燃燒的紅光映紅了這兩人的臉龐,汗水隨之不斷留下,鍋爐內的蒸汽壓力也越來越大,隨著關閉閥門,就這樣沒有再次意外,大力出奇跡,活塞在壓力的作用下,終于轟嗤轟嗤的帶動輪子轉了起來。
雖然之前實驗成功過幾次,不過這次不同,這是持續運轉的測試。
一直到天空中的亮光從朝陽變成了夕陽,在場的所有人終于長舒了口氣,在一旁一直等待的劉澤的心情更是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