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明伸手從最首位的射擊臺上拿起元年步槍,順手從臺上拿起一顆子彈,“這種使用銅片火帽的黑火藥子彈,與你們世界的鋼殼子彈、銅殼子彈原理幾乎一樣,只是原始了些,不過這種武器仍然可以和我們的第一世界的所有火藥武器拉開代差,更有彈藥制造簡單的特點,只要銅片火帽帶的足夠,即使那面的手工都可以制造足夠數量的彈藥了,而且機械設備大量從現代采購,元年步槍本身的流水線生產可以足夠的產量滿足我們的擴軍需求。”
接著楊澤明從臺上又拿起一支在所有現代來客眼中稍微先進些的栓動步槍,不過最引人矚目的是步槍槍頭處并不是刺刀卡鎖,而是用螺絲進行固定的三棱長刺,與56式半自動步槍的槍刺類似的結構固定在槍管下方,使用更長的折疊式三棱刺刀,向槍托方向壓槍口套圈解脫鎖定,向上扳刺刀至槍口套圈套入槍口固定,全長加刺刀展開總長度甚至達到了14米,刺刀收起來也有11米。
“這種你們在電影里都見過,旋轉后拉式槍機,整體彈倉式供彈,無煙發射藥突底緣錐形彈殼,槍重43公斤、彈倉容5發子彈1發在槍膛,當然對于你們來說是很老式,可這已經是我們現在條件下能夠批量生產的最合適步槍了,這也將是我們部隊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最主要武器。”
這時候劉澤也解釋道“這其實就是莫辛納甘的翻版,射擊粗糙工藝簡陋,非常適合我們現在的條件,簡單可靠易于生產,突底緣彈殼對彈膛尺寸的要求相對寬松一點,機器加工時允許有較大的生產公差,既節省了工時又節約了錢。”
“除了這兩種武器以外,我們還從第三世界進口了不少現代武器,包括你們之前習慣使用的951,不過是你們出口的民用版本,16系列自動步槍也有,蘇式ak系列的最多,因為蘇式武器更容易買到,量大這些現代化武器的大部分都將裝備給我們這里的特種部隊,并不會作為去往第一世界部隊的制式武器。”其實這其中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對于大明世界來說,武器代差已經足夠的,劉澤現在使用這些不能自產的現代武器也僅僅只是為以后與第三世界對抗做準備而已。
費書杰若有所思,“去往大明那面有其他武器嗎”
“除了這兩種批量裝備的步槍以外,單兵還有手雷,這東西制造簡單,管夠,除此以外還有你們世界的少量狙擊步槍、k輕機槍,不過數量少了些。”
“有重武器嗎”費書杰道。
“還有我們自產的82迫擊炮,只有這些了,你要知道從你們世界大批量走私彈藥不現實,你們那面烏克蘭和中東地區也在打仗,國際市場上的現貨幾乎都被他們掃空了,這是我們僅有能自產供應的了。”
在人類的軍事科技樹上,你可能很難再找到像迫擊炮這樣的結構如此簡單,制造如此容易,造價也如此低廉,效廢比如此之高的簡單武器了,這也是劉澤將迫擊炮作為幾乎唯一重武器,淘汰身管火炮的原因,舉個例子吧。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那薄弱的工業竟然能生產上萬門迫擊炮,要知道同樣的山炮戰防炮等管身火炮的產量幾乎是這個數量的零頭,就明白迫擊炮制造的簡易程度了,基本只有一個炮筒一個炮架和一個底座三部分組成。
即使到了現代,也只是在這三個部分基礎上加了瞄準具等輔助儀器而已,其實最核心的就一個炮筒,只要有個炮筒塞上炮彈就能發射,這種操作方法在現在我軍訓練中依然使用,所以真的到了緊急時刻,找根無縫鋼管,一頭焊死加個撞針,這就能打了。
非常適合在你穿越后在低技術情況下應急使用,唯一有難度的就是迫擊炮炮彈的制造了,其實也基本上鑄鐵制造就行,最上面的是引信可以直接用火帽制成的碰炸引信,實在不行的話甚至可以用導線引信湊合。
最最要注意的是炮彈主體要做成前重后輕帶有尾翼的形狀,更加適合迫擊炮的發射模式。
這里有個小技巧就是彈體前部最粗處可以刻幾道凹槽,這叫閉氣環,當發射藥產生氣體快速經過凹槽的時候會產生渦流,可以有效的形成氣密效果,最后方彈尾部基礎發射藥幾乎就是個大號的子彈,通過炮彈重力作用碰到底部撞針即可點火,在其尾部還可以使用絹布包裹藥包來增加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