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百公里一個的加速環,20個總計長達兩千公里的加速器,仿佛一條巨龍,在群山中穿梭,最源頭的起點處,山君首先看到的是時空通道,類似一口巨型井口豎放,從巖石山巒中切面,黑色是井口的主色調。
一切都很夢幻,唯一不協調的是井口處的山谷中,斜插著一艘圓柱形狀仿佛高鐵列車一般的金屬物,直徑五十米,長達三千米。
精密的機械裝置靜靜地躺臥,它的形態如同科幻電影中的外星飛船,蘊含著工程學的極致智慧。
最前方是一個完整的圓柱體結構頭部,可以明顯的看到錯落有致幾何形狀的空槽中密密麻麻布設有多個帶齒圓片,近百米之后為第二節,粗大的金屬臂充滿了工業風的美感。
一系列相互銜接的盾殼,它們呈圓筒狀,每一節都精確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支撐結構。
尾部則是與頭部完全一樣的結構,列車形狀,獨特,不同于人類所熟知的任何機械。它似乎融合了有機生物的流暢線條與機械結構的精準幾何,既有生物的靈動,又不失機械的穩重。
“這,絕對不是自然形成的,明顯的智慧造物,是外星飛船嗎?”山君舉著望遠鏡緊緊盯著這條陌生的巨物,整體的銅色,閃耀著金屬光澤,連接的凹痕細節處又有著極為精細的線條組成復雜的圖案。
“它剛一出現更為震撼,我覺得它很有可能是外星文明的載人設備,可以叫它外星飛船吧,不過它好像死了,從一進入我們的世界后,就一直沒有任何動靜,對于我們發出的無線電磁波信號也完全沒有反應,實在不行只能派人拆解進入它了。”劉澤乙說道。
加速器建成后,此后半年的時間中,研究所進行了上百次實驗測試,這是唯一成功的一次,帶電離子經過加速環轟擊石板,通過放大后,終于在這三千米高的山頂展開,與時空通道展開一同出現的就是這艘飛船。
整個飛船探出部分一直泛起了一圈又一圈的閃光漣漪。
這些漣漪迅速擴散,匯聚成一個巨大的氣體漩渦,仿佛是連接兩個世界的神秘門戶,
伴隨著耀眼的光芒從飛船上迸發而出,如同黎明的第一縷曙光劃破夜空,墜落在山谷中,一動不動。
隨著光芒的逐漸減弱,緩緩浮現它原本外貌。
這種神秘感一直存在了不到一個月,因為三天后蜂擁而至的專家們終于安耐不住打開了這艘飛船,進入內部。
在所有人意料之中,這確實是艘外宇宙智慧造物,里面甚至發現了與人類完全不同的外星人。
唯一沒想到的是,這艘飛船并不能飛,與其說是飛船,不如說他是艘能在底下穿梭裝有盾構機的地鐵列車,它的機械結構原理水平并不比第三世界高多少。
還有飛船中的外星人已經全部死亡,經過深入檢查才發現,剛剛通過時空門穿梭過來的這艘飛船閃爍弧光的原因,那其實是電路短路的電火花,這些外星人可以說是科幻小說中常出現的角色:硅基生命。
它們的身體由各種金屬部件構成,他們的大腦是超高集成度的芯片,電流和磁場就是他們身體運動的原理,食物能量來源是含有放射性的巖塊。
井口對面的世界是真空環境,參考飛船并不完全密封的結構可以知道,這些硅基生命也生活在這種真空環境下,猛然進入地球后,被山頂云層中充足的水汽幾乎瞬間殺死。
“這些外星人死的真夠憋屈的!”山君拍了拍腦袋,而它究竟想干嘛?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