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寧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
董卓于崇德殿召集百官,逼迫何太后下詔書立劉協為帝,廢黜劉辯為弘農王,將其幽禁在永安宮。
眾臣朝賀新帝已畢,董卓立于階上,請獻帝設宴,召聚美婢宮妃歌舞作樂為慶。
劉協尚未開口,董卓便背身去,自顧自吩咐甲士去“請”宮中美人,群臣心中哀慟,此時皆掩面而泣,其中不泛有怒視董卓者。
董卓也渾不在意,他回身望向劉協,此刻這位陛下正端坐在龍椅之上。
這位置一向高不可攀,可他現在反而卻覺得太近,太矮。
似乎只在他掌心之中,可以任由他肆意觀賞把玩。
也不過如此
不知為何,董卓的腦海中閃過了很多畫面,他想起北邙山的那一夜,想起騎在馬上的劉辯,想起李儒那句“漢失其鹿”
當時他對劉辯行禮之后,慢慢抬起頭。
他直視著御攆進入洛陽。
現在他依舊向劉協行禮,漫不經心,更像是一種施舍。
他挺著肚子,昂起頭,一步一步走到龍椅旁,站定。
劉協不解何意,只能別過頭,仰望董卓。
“陛下何以仰視臣”
董卓似是不經意發問。
劉協立刻反應過來,暗暗咬牙,袍袖中的手緊緊攥著,幾乎將手心刺出血痕。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易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這句話出自西漢劉向的說苑尊賢
意思是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在后世留下榮耀的名聲,一定要尊重賢臣,謙虛地禮待士人。易經上說“上位者謙恭對待臣下,他的前途就很光明。”
劉協用這句話回應董卓,乍一看是以賢臣稱贊董卓,也表明自己的謙遜與志向,似乎完全沒有體會到董卓話中之意,回答得可謂是滴水不漏。
然而這段話的下一句是“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以尊貴的身份謙恭對待身份卑賤的人,會大得民心。”
很明顯董卓不知道劉協已經無聲做出反擊。
他大笑著,頰邊虬髯不停顫動,隨手將正在斟酒的美人攬入懷中。
“我與諸君今日暢飲,諸君莫要推辭啊”
百官心中哀憤,縱然面前是珍饈美饌,卻也都食不知味,只因董卓威勢,不得不屈從罷了。
種輯感覺嘴里發苦,他偷偷瞄一眼荀攸,想著刺殺計劃是不是該提前實行
他本以為荀攸收到他的眼神,肯定會點頭示意,回他一個贊同的目光。
結果荀攸是跟種輯對視了,不過他的表情顯得有那么一點古怪。
種輯心下茫然。
酒過三巡,董卓瞇著眼睛欣賞舞蹈,懷中美人指如削蔥,玉骨纖長,正小心翼翼地為他剝雞蛋殼。
百官之中有人已用完飯食,此刻也準備開始吃最后的煮雞蛋。
“呀”
不知是誰先發出一聲驚呼,緊接著席間開始騷亂,不時有人竊竊私語,“怪哉”之聲此起彼伏。
董卓不勝其擾,用力一拍桌案。
“發生了何事,諸君怎么這般吵鬧”
眾人面面相覷,好一會兒,才有人喚來侍從,低語幾句。
侍從不敢耽擱,快速小步行至董卓身側,如實轉告。
董卓面色一沉,搶過懷中美人正在剝的那個雞蛋,順手將美人摔倒在地。
那剝好的蛋上果然隱隱有些文字。
董卓喚來李儒,讓他分辨。
李儒接過雞蛋,仔細察看,只是正面是艮上坤下的剝掛圖像,后面有四行小字,只能認出末尾兩句是貪狼噬日,破軍妨主。
董卓驚疑不定,一一察看百官食用的雞蛋,均與他手中的無異,又讓侍從將尚未煮過的雞蛋拿上來,檢查一遍。也沒有任何不對的地方,只是煮熟后雞蛋表面會自動生出字跡圖畫,實在叫人匪夷所思。
董卓琢磨許久,沒有絲毫頭緒,亦不明白這蛋上的句子有何意義,只是心中隱隱有些不安,因而直接散了宴席,獨留下李儒商議。
“主公,剝,不利有攸往。象曰五陰在下,一陽在上,陰盛而陽孤;高山附于地。二者都是剝落象,故為“剝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