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奇沒想到自己還能有再次指揮北軍的機會。
昔日在長安,他雖身為北軍校尉,但他年輕無軍功,又出身弘農楊氏,在北軍之中可沒什么名望,惟一一次領兵,便撞上呂布郭汜之亂,從此之后,楊定的仕途起起落落,頗為不順,可以稱得上一句“時運不濟”。
楊奇如今是大司農的屬官,領著個導官的職位,掌御用和祭祀的米食干糒,無論如何都和北軍扯不上關系。
因此門客在董承面前提議用楊定分裂北軍時,董承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然而門客卻勸道“國舅,楊奇管理北軍時,現下的北軍校尉李蒙曾屬楊奇麾下,二人素有舊誼。北軍之中亦有不少昔日的長安守軍,這些人唯忠于天子,同后來編入的青州軍積不相能且楊彪之事在前,這楊定安能不怨情勢緊迫,唯有冒險一試。”
董承心知這關頭容不得他再多加考慮,他膝行至自己最信任的門客身前“舉族累卵,命皆懸于先生之手,請必竭盡心力,以副所托”
老門客籠罩在陰影處的面孔露出個帶著嘲弄意味的笑容,注視著董承伏在地面上的脊背。
他話語中的謊言很多。
楊定和李蒙之間可沒什么情誼。
至于那些長安守軍
比起天子,說不準那些人會更愿意聽種伯衡的命令。
此時此刻,這樣一支可用的軍馬送到種輯手邊,他到底會如何抉擇呢
應當是不會去用的。
老門客有些遺憾,幸而他還有董承。
楊定、李蒙和那些長安守軍,能給曹操造成的傷害微乎其微,自然也不可能對董承當下的局面有任何改善,但,只要這群人動起來,覆滅在曹操手上,對于他而言便是對方全部的價值。
董承不會是有知道這些事的那一天了。
楊奇不知道自己在被人算計,答應董承去北軍煽動軍變時,除去以為這背后是劉協的意思外,他也有一些自己的私心。
或許是受楊氏與袁氏的關系影響,天子諸侯之中,楊奇的立場隱隱要偏向于袁紹。
曹操到底是閹宦之后,若非倚靠地利,他安能有今日
不過一朝得勢,便迫不及待剪除天子羽翼,對他們這些士族下手,如此猖獰之徒,尚不如李、郭之流,怎能叫自己這些人愿意屈仕于他
倘若可以借此機會救出天子
楊奇只能暗恨時間緊迫,他來不及遣人去冀州給袁紹傳信,他堅信袁氏世受漢室恩德,名聲煊赫,其下田豐和沮授等人,皆剛直士也,若天子在冀州,定無不至遭受這樣的屈辱
另一邊,北軍之中,經歷過兩次長安之亂的李蒙敏銳地感受到了似曾相識的“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
“王三,這個時辰夏侯將軍還未至營中,你就不覺得有些不對勁”
李蒙在一堆捧著碗的士卒中,一眼看到邊上的空地上有一個摞了三個干餅的碗,他習以為常地走過去坐下,往右邊一拍,果然立刻聽到王三憨厚的應答聲“啊”
王三摸了摸腦袋,咽下嘴里的餅“或許是見兄弟去了不是說那個小夏侯將軍昨日剛回來嗎”
李蒙咂咂嘴,似乎想說什么,他看了一眼埋頭啃餅的王三,無聲嘆了口氣,又把那些話給吞了下去。
他心里的活躍著諸多猜想,抬起頭掃過四周,一雙眼閃著銳利的慌忙,迅速鎖定士卒中那些熟悉的面容。
無論接下來發生何事,有備無患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