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雒縣北,文聘一馬當先。
三個步兵營輕裝而進,并沒有攜帶帳篷以及其他大型軍用器械。
他們裝備了刀劍、矛戟和弓箭,屬于輕裝行軍,行軍速度很快。
大約入夜時分,就能抵達藍田縣。
文聘依舊是金盔金甲,打量著山谷道路兩側的山嶺峭壁。
他少年時也去過關中,董卓治下的長安太學一度很是興盛,他也待過一段時間。
所以對武關道不算陌生,如今故地重游,又統御兩千軍士,更感人生豪邁。
與文聘同行的是南郡功曹龐統,以及十幾名追隨龐統的鹿門山士人。
龐統騎著一匹溫順老馬,老馬跟在隊伍里默默前行。
龐統則解放出雙手,翻閱王威發來的各種公文,公文內容講述了關中各處發生的事情,以及前線戰況的通報,包括民間流言。
在王威的公文描述下,現在的關中如似一團燃燒起來的草堆。
王威駐守在杜陵,前幾日征發民力分發牛馬后,當地幾個有名望的輕俠就號召鄉黨、無產惡少年,集結百余人主動去藍田大營接受訓練。
看著這條信息,龐統忍不住笑了笑。
關中的情況,哪里還有什么無產惡少年,要么淪為諸將、豪強部曲,要么入山當盜匪。
估計是前段時間主動下山的盜匪、山民,不受官吏、鄉人信賴,雖然分發了田地,但缺乏其他生產資料。
所以幾個盜匪、山民頭目重新站了出來,組織人手投軍去了。
底層邏輯很簡單,工役半年都給牛馬一頭,去服兵役,兵役結束后必然保底有牛有馬,運氣好牛馬雙全。
不止是民間的人力,此前編為輔兵的諸將部曲也重新武裝起來,奔赴渭北前線參與防守。
龐統沒記錯的話,虎牙軍前后收攏了四萬兩千戶部曲,只留下一萬兩千戰兵,余下三萬戶部曲編為輔兵,進行土木作業,如同長期徭役。
這四萬兩千戶并未包括段煨所部,其中規模最大的是馬騰一萬一千多戶。
只能說馬騰魄力很大,說放棄就放棄,如似嫁妝一樣送了出去。
這不是一萬多戶百姓,是經過亂世磨礪,馬騰篩選后的兵戶,每戶男子都是適合當兵的,接受過軍事訓練。
給予裝備器械,經過短暫恢復性的訓練,就能拉到前線作戰。
關中兵與荊州兵存在一些本質差異,比如關中兵早已經適應了死亡和苦難。
這是目前荊州兵與各地區士兵的本質區別,荊州承平已久,士兵無法承受較高的傷亡,有明顯的避戰、畏戰情緒。
其他地區的士兵已經適應了亂世,戰爭時期的心態更積極、正面一些。
知道自己躲不過去,活著與死了區別不大,所以能正面戰爭;荊州兵不缺吃的,家鄉也普遍富裕,當雇工也能存活下去,所以普遍貪生怕死。
所以把荊州兵拉到關中去歷練,能快速改變,重新塑造軍隊的認知。
只是這一次,就跟王威不同了。
之前黑熊為了穩定劉琦,每次作戰都有意保護王威所部,王威所部經歷了幾次大戰的精神洗禮,但始終沒有經歷過像樣的血戰。
而這次,這兩千荊州兵抵達藍田縣的當夜,一名鎮北幕府的使者持調令、書信來見文聘。
文聘臉色有些僵硬,翻閱黑熊寫給他的書信,講述了匈奴人這些年的惡行,以及太原、河東大姓的有意放縱、潛在配合。
荊州有荊蠻、五溪蠻、江夏蠻等等山民隱患,但荊州山林里不缺吃的,這些人守著大山密林,往往也能自給自足。
所以諸蠻與郡縣、豪強的沖突并不明顯,也不密集。
荊州人與北方諸胡不存在利益、禍害關系,所以受文化、理念影響,文聘意識里誅殺胡虜才是世間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