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黑熊希望文聘能率領所部荊州兵來前線助戰,作為回報,會配發戰馬,幫助文聘改編所部為騎兵。
戰后文聘回撤荊州時,為文聘補齊三千匹馬。
至于作戰期間荊州兵的陣亡,則不需要細說,那么多的馬匹就是撫恤。
三千匹馬到荊州,那文聘就是劉表、劉琦父子麾下唯一的騎將。
文聘很缺這批戰馬,劉表父子更缺;因為前腳袁譚帶著所部和馬匹即將抵達南陽。
等袁譚與劉備合流后,劉備手里也有一支兩三千人規模的騎軍。
這對曹操很不利,對劉表一方也很不利。
想要抵消這個劣勢,荊州必須擁有自己的騎軍。
文聘心動不已,當即拿了公文、書信去找龐統:“士元先生,此事末將不敢擅自決定,還需士元先生定奪。若是為難,可發書江陵,請主公裁斷。”
他來時龐統還在整理、研究關中的變化,只能放下這些,在油燈旁閱讀黑熊的書信。
與文聘類似,龐統與諸胡、匈奴人沒有生意往來,本能的厭惡,并欣喜于黑熊取得的戰績。
跟文聘有些不同,龐統只覺得黑熊偷襲匈奴這一招很是精妙,絕對不像是臨場發揮。
三千關中騎兵打出了三萬人的戰果,而且兵力越打越多。
跟其他著姓世家不同,龐統一家走的是學術流派,對于黑熊策反匈奴的奴隸,拉攏太原、河東大姓的逃奴等等之事,龐統渾不在意。
他只在意戰爭的成本和收益,打仗能掙錢的話,龐統會一直打下去。
閱讀黑熊的書信后,他又掃一眼幾十個字的調兵文書。
文聘拿著這份文書,才能在行軍途中獲得補給,尤其是盔甲方面的補充。
整個關中已經動員起來,各縣動員縣兵固守本縣的同時,也在搜集境內鎧甲,向潼關輸運。
等文聘所督三營輕兵抵達潼關,自能獲取鎧甲器械。
龐統放下公文,當即就說:“此種族存亡之大計也,是國戰,當義不容辭。”
“有先生此言,末將就安心了。”
“將軍也不必顧慮,黑鎮北向來與主公交好,他這是有意增強主公麾下兵馬。”
龐統雙手互揣,還是有些不適應關中的寒冷:“如黑鎮北這樣的人,是很難信任劉玄德這類當世梟雄,河北袁尚在黑鎮北看來是即將展翅一鳴驚人的雛鷹。這樣的人,危急窮困之際才能與黑鎮北結盟互好。”
“而主公不同,生性敦厚,意在守境安民,是我等的幸運,也是黑鎮北的幸運。”
龐統說話間忍不住笑了笑,文聘也跟著笑了起來。
絕對沒有嘲笑劉琦的意思,劉琦的運氣很好,起碼在扶持劉琦一事上,當時的黑熊出了死力,幾乎是帶著全部家當在拼命。
當時黑熊勸劉琦的話,也漸漸流傳出來。
比如黑熊對荊州人口潛力的估算,只要荊州穩住內部,坐看曹操來回折騰。
折騰個十幾年,曹軍規模會越來越小。
荊州人口優勢論,已經在荊州士人群體中不斷放大,只要守住陣腳,拖到下一代人成長起來,荊州人就能變身為楚人。
劉琦不像個搞事情的人,如果拖到二十年后,換一個年富力強的雄主,那就好玩了。
二十年后,現在的龐統、文聘若不夭亡,必然是軍政領袖人物。
兩人笑罷,龐統就說:“蔡公遺書已經挖掘出來,留我弟、習禎等人謄抄即可。明日我與將軍一起出發,我要看看匈奴究竟是何等模樣。”
“是,那士元先生早些安歇。”
文聘識趣告退,龐統起身送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