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歆施禮告退,郭嘉上前勸說:“明公不必氣惱,以臣觀之,孫權是個好實利,不為虛名所累的人。今番華子魚出使江東,必有成效。”
“奉孝不必如此。”
曹操神態輕松,嘲諷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若沒了我,他如何能安穩坐領江東郡縣?”
“是,明公所言極是。華子魚抵達江東,必能游說成功,促成此事。”
郭嘉本來想拿"唇亡齒寒"來形容彼此關系,又覺得孫權有些不配。
真用這個典故來敘事,豈不是將孫權定義為曹公的同輩?
曹操依舊不在乎的模樣,郭嘉也就識趣不再規勸。
只是郭嘉正要后退幾步時,曹操突然開口:“我與孫賁相識,兩家已然結親。如今孫賁只有這么一個女兒,與我兒婚事在即,我欲征孫賁入朝。奉孝以為如何?”
孫賁撫養長大的弟弟孫輔已經被孫權幽禁而死,孫輔的黨羽親近也被孫權盡數剪除。
對孫賁、孫輔這一脈來說,孫賁目前就一個女兒,而孫輔雖然年紀小,但領兵之前結婚也早,所以子嗣頗豐。
征孫賁入朝,孫賁答應的話,肯定會將幾個小侄兒一起帶上。
孫賁、孫輔兄弟的部曲,加在一起怎么也能有個五千多戶。
既然你孫權容不下孫輔,那就盡數搬到許都。
之前還能忍耐克制,畢竟孫輔已經死了,沒必要為了這么點事情跟孫權翻臉。
華歆這種人不會亂說話,也符合孫權在曹操心中的形象。
反正你孫權再癲狂,總不可能聯合荊州、進擊徐淮吧?
孫權是個沒有其他選擇的人,特別是黃祖還存活、就生活在孫權頭頂上的時候。
也不怕孫權翻臉,現在淮揚地區,保持高速發展的是揚州刺史劉馥,不是什么孫權。
孫權連劉馥都拼不過,好意思討要揚州牧?
曹操想著,繼續對郭嘉說:“我愿征拜孫賁為少府,奉孝先行渡河,務必促成此事。”
“是,臣領命。”
郭嘉不多言語,只是鄭重施禮。
這場黎陽小敗,已經展露了一些惡劣影響力。
雖然現在的孫權還不知道黎陽小敗,但華歆這么斷定,曹操也這么斷定。
那么就要在孫權翻臉之前,派遣使者快馬加鞭,盡快策反孫賁!
孫賁以少府入朝擔任九卿,就能想辦法給其他孫氏族人鋪路。
因為孫策過于慷慨,孫氏各脈子弟都授了軍隊。
這些人陸續入朝,失去宗族輔翼,你孫權拿什么治理、統合江東?
釜底抽薪,我不好過,也不讓你好過。
反正荊州軍就是順長江而下攻滅江東,以江東、兩淮的地形,又能產生什么像樣的威脅?
所以不肯主動進攻,為中原朝廷分攤壓力的江東,他的存在與消亡,沒有本質區別。
既然這樣,沒必要平白受氣。
受黑熊的氣也無所謂,對方有異術,還經營基業發展民力,按你熟知的方式來跟你玩,真沒什么好怨恨的。
還有袁尚,黎陽一戰表現出來的果敢,曹操內心多多少少有一點欣慰。
可你孫權,憑什么?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