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春耕很順利,哪怕是荒廢的田地重新開墾,因為河流灌溉以及南陽大姓遺留的各種水利設施,所以劉備這里不需要分出多少人力,就能完成今年農田的用水需求。
等劉備將其他材料收好后,就問:“元直所來何事?”
“臣為防澇而來。”
徐庶將一卷竹簡遞上:“河北旱災有向中原擴散之征兆,天上降雨乃是定數,河北、中原少了,那荊楚、吳越之地便可能會多一些。”
“防澇?”
劉備翻開竹簡,是徐庶統計的今年開墾的田地,都是臨河易于灌溉的田地。
為了方便耕種開發以及后續的運輸,軍屯、民屯據點也都沿著大小河流展開。
但他們的元從骨干軍吏幾乎都是北方人,沒有經歷過南方的暴雨澇災,也沒有見識過南陽發洪水時的樣子。
所以根本不清楚河流附近的洪災破壞區域,說不好許多人為了方便,今年開墾時就把軍屯據點建立在河邊。
河邊好處很多,用水方便,也方便裝卸物資。
劉備看完后,斂容:“此事不容忽視,勞煩軍師巡查各處,務必多方請教當地老人。”
“喏。”
徐庶施禮,又說:“荊楚商賈云集南鄉,南鄉馬價上漲明顯,頗為怪異。”
“如何怪異?”
“一時難以查清,臣想出售駑馬五百,有這五百匹駑馬,多少能查出一些。”
徐庶神情疑惑,不確定說:“據臣所查,前后兩月間約有七八十萬石湘米運抵南鄉,販賣所得金幣又購馬。關中流出的馬匹幾乎都是官馬,這些賣湘米的人盡數收購馬匹,馬價與日俱增。”
頓了頓,徐庶又說:“最初臣懷疑是伏波將軍在用糧食交易馬匹,如今再看,臣懷疑是江東人,只是沒有證據。”
劉備原本都快躺下了,現在一骨碌翻身坐起:“軍師的意思是荊南四郡依舊不滿劉琦,與孫權勾結?”
“是,劉景升征辟桓階為幕府從事前后不到半年,桓階就引病返鄉,也不曾出仕于伏波將軍。可見,荊南之士不忘朝廷。”
徐庶耐心講述,不能指責荊南士人勾結江東,而是他們依舊傻乎乎的遵奉朝廷。
哪怕曹賊挾天子以令諸侯,可那終究是朝廷,是天子所在。
江東軍目前是配合許都朝廷做事的,認許都天子,也認司空曹操,孫曹兩家還締結了婚約同盟。
所以許都朝廷寫空白詔書給孫權,孫權策動、驅使荊南士人的難度很低。
劉備皺眉去看趙云:“子龍所來何事?”
“末將配合軍師調查關中馬匹流出一事,如若是江東賊子假荊南之手盜買馬匹,末將想半路劫殺。”
趙云濃眉大眼,一本正經說:“黑大司馬并無售賣馬匹給江東之意,我等盟好,有義務維護黑大司馬的禁馬方略。”
“禁馬方略?”
劉備聽了哼哼作笑,這只是各方結盟的條件之一,限制的是曹操那里的馬匹。
不過把江東囊括進去,也是合情合理的。
想了想,劉備就看向徐庶:“這件事情軍師與子龍一起去做,不要吝嗇馬匹。”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