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也是皺眉:“某敗軍之將,無識人之明,連累十余萬軍民興不義之戰,何談賢良?”
“先生休要自謙,以孫權之剛愎善變,縱然吳起、伍子胥復生,也難助其成就大事。”
蔣濟說著取出淮南國相銀印雙手捧著,長拜送上:“值此揚州動蕩之際,懇請先生以庶民安樂為念,接掌國事,總理軍民庶務。”
他蔣濟固然有名望影響力,但也只是限于兩淮。
因為戰亂的原因,蔣濟的影響力無法深入江東各郡;可張昭不一樣,成名早人脈廣泛,又是孫氏元勛重要輔臣。
有張昭出面,江東各郡留守文武官吏,以及江東大姓都會相信張昭,接受張昭的調解。
不能再打仗了,只要打仗,獲勝的將校就能積累威望、強化對士兵的控制。
連續打幾場仗,信心暴漲的這些將校更難節制。
所以想要快速整合江東各郡,現在必須停戰,推張昭上去,讓張昭成為孫氏集團的代理人。
張昭自會分化瓦解內部的派系,等以后張昭升調關中,留下的必然是一個相對穩定、好接手的江東。
至于自己,淮南國相理論上只能管理一國一郡,可揚州別駕這個官職,可以輔佐劉馥管理揚州各郡。
無所謂虧不虧,現在蔣濟必須讓步。
而張昭呢,經過短暫思索,就知道這個機會太過于寶貴。
如蔣濟這樣能壓制名位欲望的人本就不多,現在蔣濟都這樣克制,他如果放棄這個機會,導致江東各郡遲遲無法整合,那未來清算起來,他張昭這輩子就別想有什么出路。
作為江東的政務首腦,張昭可聽說過關中名士杜畿、蘇則的故事,他可不想觸怒大司馬,被吊起來成為各方笑談。
可張昭多少有些顧忌,為難說:“故主新敗,我若就此接受淮南國相之印,時人難免譏笑。百年之后,后人又會如何看我?”
孫賁這時候開口勸說:“還請子布先生勿要以個人名譽為念,先生若拒絕,江東之戰難以避免,軍民枉死十余萬,誰之過也?”
蔣濟也抬頭看張昭:“孫權敗于無能無道,此非先生之過也。”
張昭見他說的誠懇,勉強就說:“那張某只好接掌此印,為江淮和睦出一份力氣。”
“先生慷慨,仆拜謝先生。”
蔣濟又拜,將國相銀印送到張昭手里,附近圍觀的孫賁、孫權吏士見狀紛紛歡呼,許多人將頭盔高高拋起。
只要不打仗,他們很多人都能回鄉。
甚至江淮和睦重歸于一,他們中的很多人,未來都不需要遠離家人外出打仗了。
現場兩萬多人聚在一起歡呼不已,許多人更是激動的將張昭抬起來。
現在也只有張昭能調解各方,讓大家放下刀劍,去過安寧的日子。
誰拒絕的話,張昭有威望聚集各方力量一起剿滅反抗者。
普通人不在乎未來孫權還是劉馥坐斷東南,他們只想陪伴家人,過正常的生活。
蔣濟站在車邊,看著被士兵抬起仿佛游神一樣的張昭,也是忍不住露出笑容。
一個內部和平的揚州,自然能在大司馬那里獲得極高的評價。
只要不打仗,那就不會再有什么變數。
荊州弱兵已久,雖然在上游,但無法對揚州形成什么像樣的威脅。
北面有淮水天險,就曹操與劉備之間,任何一個人取勝,都沒有進襲江淮的戰略時機。
所以只要把張昭抬起來,張昭就能讓揚州重新歸一,恢復太平。
直到大司馬掃平各方,天下重新統一。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