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面額更大的五百面值金幣、一千面值的金幣……這在諸葛亮眼中更是極大的浪費!
這么精良的金幣,反正民間普通百姓用不起,起步就該面值一千!
收付、兌換時面值穩定,怎么可能會有人拒絕?
就現在的金幣,誰能仿制?
若有人仿制,豈不是一筆額外的收入?
諸葛亮興致不高,夫妻兩個也沒了談興,一前一后走出木棚。
望著遠近視線內殘存在陰坡的灰黑積雪,諸葛亮雙手負在背后:“春耕在即,我受職兩千石,也要分領五百畝職田。”
黃月英聽著,略思索就問:“夫君可是要規劃職田?”
“嗯,不僅是職田,還有私田。”
諸葛亮左手按著劍柄,踱步而行,講述說:“這職田是從公田里劃撥,不能招佃,也不能分給屬吏、仆僮代我耕種。需要親自勞作,想要耕種五百畝,非置辦牛馬、大型耕具不可。”
他不怕種地,以現在俸祿盈余,也僅僅能買七八頭,耕具可以自己組織人手打造,出個材料錢、工錢就行了。
他嘴上說著職田,黃月英在意的是私田,就問:“夫君是要多蓄牛馬?”
“是,奈何薪資積蓄不足,想要勞煩夫人出一些嫁妝。”
諸葛亮說著左右掃一眼確認道路前后沒有其他人后,繼續說:“若無漢中、蜀中之事,大司馬破羌凱旋歸來后,會頒行爵祿職官法度,會依功授爵,按爵授職。爵位不同,持有私田大小也不同,我聽說無爵者不能蓄養奴仆,只能雇工一戶。”
“竟然對奴仆、雇工也有限額?”
黃月英吃驚,她只知道關中嚴禁部曲擴充,這些部曲特指武裝的仆從。
規定多少部曲,就給你多少部曲的口糧、鎧甲、軍餉的供應;而部曲從軍,是不計個人功勛的,這些功勛都是記掛在主將身上。
但甘寧為了提攜老弟兄,雖然保持了八百部曲的規模,但一些老人已經脫離部曲身份,成為了軍吏。
這種特殊的部曲制度是為了維持降將的穩定,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
可竟然連無爵之人蓄養的奴仆、雇工數額都做了限定,這讓黃月英感覺非常的不可思議。
她驚詫望著諸葛亮,諸葛亮也是輕輕點頭。
這個制度影響太大了,遲一點推行,也是好的。
黃月英不由感慨說:“若參照此法,無爵之人,如何能經營、操持祖業?”
出自黃家,作為蔡瑁的外甥女,她很清楚豪強、大姓真正的財富是什么。
不是什么礦場、炭場或田地、工坊,而是控制在手里的人!
有了這些人,才能經營這種產業!
哪怕不經營產業,指揮這些人種地、捕魚,也能維持生活。
換言之,今后幕府之下,無爵之人只能雇工一戶,就意味著無爵之人不配發財,或擁有大量財富。
金錢算什么財富?
在黃月英這個層次眼中,只有實際控制的人力,才是一個家族的底蘊。
隨即,諸葛亮就說:“我欲置辦私田、桑田、麻田兩千畝,這大概就是我家的極限。”
三千畝,是置辦莊園的基本線。
諸葛亮清楚自己以后能升官,也能置辦莊園,但現在不合適,最好不要去挑戰幕府的底線。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