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山,幕府。
外面冷風呼嘯,崔州平披戴貂裘斗篷,正安靜坐在壁爐前,一雙腳搭在矮凳上烘烤取暖。
他手里端著焦糖奶茶,時不時的飲一口,這東西要趁熱。
聽到熟悉的腳步聲,崔州平大飲一口,將剩下一層碗底的黑陶碗放在邊上小柜。
掾屬陳矯捧著一盤紙張資料走來,紙張寶貴,幕府內相對機密、寶貴的資料都選擇用紙。
儲存空間小方便密封、看管,也易于銷毀。
“長史公,這便是職位爵祿法的初稿。”
陳矯奉上這疊資料,崔州平接過就問:“司直公何在?”
“仆遣人去宅邸詢問,徐干等人皆是宿醉,難以言事。”
陳矯說完就后退兩步,不見崔州平再問話,就退了出去。
崔州平則捧著《職位爵祿法》細細翻閱,他已經看過了許多次,總覺得這套法度雖然苛刻,但其中也有很大的利益。
一頭兇猛無比的惡獸就潛伏其中,也支離破碎。
只要熟讀法度條令,用時間經營,就能匯集碎片,將這頭兇獸掌握在手里。
目前來說,秦漢以來士人入仕就兩種,一種是地方上的屬吏,不管是州吏、郡吏又或者是縣吏,乃至是鄉游繳、亭長之類,都算是屬吏。
另一種就是主官,不管是郎官入仕,還是舉孝廉入仕,又或者軍功入仕,擔任郡縣或一州長吏。
所謂的門生故吏,往往都是這種長吏的屬吏發展來的。
屬吏想要發展成長,還要經過郎官、孝廉渠道,才能成為朝野認可的長吏。
普通的屬吏想要晉升為長吏,難度太大了,往往需要原來的長吏推一把,會欠下巨大人情。
這種屬吏成長而來的長吏,對舊長吏來說才是有意義、有用的舊吏。
至于數量更多,依舊留在本縣、本郡的舊有屬吏……這種人跟不上舊長吏的升遷調用,雖有人情關系在,但天各一方,往往派不上用場。
滯留本地難以向外跳出去,所以這些人會迎來送往,成為一代代長吏的屬吏、舊吏。
所以一個家族的影響力壯大,看的是有效的舊吏,那些身份完成蛻變、晉升的舊屬吏、新長吏。
但躋身長吏的正經入仕渠道就三條,郎官、孝廉與軍功。
可現在按這套《職位爵祿法》,以后會開啟屬吏的積功、考評。
即日常行政工作,也會視作立功,這種功勞可以提升屬吏的本身爵位;爵位達到后,通過中樞考核,就會授官一方,成為長吏!
其中也有讓崔州平不滿的地方,那就是軍功授爵,因爵位而授職。
換言之,以后隨著這項制度的運轉,州部、郡縣的長吏,已經無法自行征辟本地的名士、閑散士人為屬吏。
只能從本地挑選爵位達標的屬吏,對這些屬吏進行重組,以構成行政團隊。
至于落選、不出仕的有爵位者,會組成鄉三老、縣三老、郡三老,這些人則擁有監察、議政之權,以及參與官吏考核的資格。
未來一個士人、或者一個人想要出仕,第一步就是從戎應征,從軍中獲取基本爵位,帶著這個爵位返鄉后,才能授予基礎官職,然后積功提升爵位,再根據新爵位來授更高的新職務。
入仕渠道被統一卡死,可入仕獲取爵位后,就有了一路向上晉升的資格。
也就是說,初次授爵的權力非常的重,直接決定一個軍士退役后能否入仕地方,從基層做起。
不可能年年都有仗打,所以軍功授爵的標準不能只參照戰場斬首。
還有許多補充條件,比如服役期間積極入學,或者軍隊內部演武、操練時有卓越表現;又或者有各種發明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