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無爵退役,你能提供農業提升的技術,哪怕是改進放牧的技巧,研究出有用的藥方,或者改進鍛造、制造技藝,都是能授爵的。
包括日常擊殺盜匪之類。
總之,這套法度施行后,一切唯爵位高低是從。
有爵位,就有一切;爵位高,就有大官高官,哪怕不做官,也能參議、監察州郡。
再看與爵位掛鉤的各種權力、資格……崔州平只覺得河北人會發瘋,青徐、江淮人也會發瘋。
越是早加入幕府的人,立功機會多,積功時間長,越是能牢牢占據優勢地位。
而越晚加入的人,立功機會少,競爭大,積功擢升的時間短,會很被動。
家資財富又與爵位有著直接關系,這樣的話,幕府統一的步伐會十分緩慢,會迎來各方的殊死抵抗。
除非是有條件投降,否則投降后一切從頭開始,這會實實在在的增固敵方核心、中堅骨干力量的反抗意志。
崔州平莫名的想到了天水郡守劉曄,這是第一任長史。
想到了司隸校尉、侍中鐘繇,這兩個人的資歷都在他之上。
大司馬是上公,所以大司馬幕府內的長史、司直、司馬都是官秩比兩千石,比郡守低一級。
爵位制度推行后,別說這兩個人,就是甘寧這個水賊盜匪的本爵,也會在他這位長史之上。
這套制度一定會迎來新舊軍士的歡迎和擁護,幾乎沒人可以抵擋。
誰都不行。
思索著,崔州平越是不敢搞事情。
新的道路已經確立,沿著這條路走,崔家未來一定是幕府元勛。
以他現在的年齡,熬到辭官時,怎么也能熬到上卿爵位,多奉承好好做事,未來不失公侯之位。
爵位從從低到高,就是公士、下士、中士、上士四級,軍中最高擔任副隊官;退役后可以擔任百石斗食小吏。
隨后是少尉、中尉、上尉與大尉,軍中最高可以擔任副營督;退役后可以擔任比二百石到四百石之間的職務。
再后是少校、中校、上校與大校,軍中最高可以擔任都尉;退役后可以擔任比六百石到比兩千石之間的職務。
其后是少卿、亞卿與上卿,軍中對應的是名號校尉、雜號將軍;名號將軍與重號將軍;退役后,就是兩千石級別的卿位職務,從郡守到九卿不等。
同時卿位視軍功封侯,依次對標關內侯、亭侯、鄉侯。
最后是公位,對應的官秩是比萬石,對標爵位是縣侯。
爵位不能繼承,但侯爵可以降等襲替。
這公位之上,自然就是目前關中最高的上公大司馬。
所以大郡、名郡郡守對標亞卿,其他偏遠弱郡對標少卿。
按這個算起來,天水郡守劉曄獲爵亞卿;而他這個幕府現在的留守長史……也就對標大校。
崔州平心里很是不滿意,就連諸葛亮這個司金都尉,也是比兩千石,與他一樣,是大校爵位。
這明顯是軍階混合而來的爵位制度,先天偏向于軍吏,打壓的自然是各地衣冠門第。
可明明就算知道,又有什么辦法?
本以為需要花費十年時間才能取得進展的西南益州,硬是以難以預料的方式迅速攻取。
這種情況下,崔州平真的不敢再為河北鄉黨考慮、謀算前程。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