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戰爭、動亂的影響,這點民力支出完全是可以承受的。
又不是千里徭役去給黑熊修筑宮殿,或者給官府修筑城邑,都是在家門口農閑時給自家修建堡壘,因而民間阻力并不大。
反而天水因民間元氣相對豐厚,天水士人又與幕府高度融合。
導致他這個郡守要做的不是激勵、督促堡壘修筑,而是要監察各縣,不能讓超規格的堡壘出現。
堡壘越大,能居住的人口就多,那各種附屬行業就豐富,相應的生產力、動員力也強。
因此縣邑之外,里社之上的堡壘規格提升,根據用途又做了區分。
亭驛不必細說,往往與兵站、草料場搭建修筑。
此外就是鄉鎮,鄉的堡壘更大,但也只是大。
而鎮不一樣,專門選在交通關鍵處,往往是鄉社改建。
比之鄉社,多了集市與戍守功能。
三五日一次集市,選址就在鎮;并攤派兵役,設有二三十人規模的巡邏、治安力量。
關中的鎮集只有集市的功能,戍守治安由附近百戶所承擔。
關中除了北山、南山需要警惕盜匪外,三輔境內大多數平地里的治安力量只負責尋常治安。
這方面又有亭驛協助,各亭之間已經恢復了巡路職責。
不會出現三五人巡邏小隊被盜匪截殺、搶劫的事情,只要出現,立刻就引發周圍治安力量的聯合搜捕。
正是因為有數百人的常規治安鎮壓力量,關中治安大好。
天水士民配合的情況下,又是劉曄負責施政,事情推廣尚且如此緩慢,更別說是外圍的郡。
大概十年內,蜀中都無法達到現在天水的狀況。
除非蜀中大姓不再偽裝,明目張膽的造反。
只有血洗、暴力摧破原有的一切,才能順利、高效推廣新制度。
可問題不能這么解決,蜀中廣大人口充實,唯有一口氣撒過去數萬規模的官吏,否則再多的手段也只是流于形式。
對此黑熊不著急,就連益州刺史李封也不著急。
最近李封反而開始邀請蜀中醫師,準備編撰一部專門用來普及藥材、藥性的典籍。
李封對推行關中制度缺乏動力,他要做的就是羈縻住蜀中,等待時間的浸潤。
等到蜀中反抗力量不再堅定,大多數人習慣了新秩序,關中也有官吏儲備后,才會動手。
李封主抓的還是巴氐這類山民群體里的道眾體系建設,巴氐穩定,關系牢固,能輕易動員巴氐信眾時,蜀中反而是小問題。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