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略微一猶豫之后,宋寧最終還是點了點頭,朝著外面走去。
雖然他不清楚大從公司的老板來找他有什么事,不過大從公司在世界上也屬于非常強大的公司,相對于他的通浪公司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別看大從公司賣一輛汽車才賺個一兩萬塊錢,但是人家架不住賣的基數多,賣的數量大。
算下來的身家那可是在《福布斯》企業排行榜上排在前五的位置。
即使是華國,可能有一些隱藏的有錢人沒有暴露出來。可大從公司依舊是一個非常有錢的豪橫企業。
即使人家說現在的通浪公司如日中天,熱度非常的高,想要投資通浪公司的投資機構,那是數都數不過來,但相對于大從公司來說,通浪公司的估值還遠遠不如。
當然,大從公司這么厲害,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一家非常復雜的企業。
說到這里,這又涉及了大從公司進入到華國,占據了華國汽車主流位置時,做出的豪橫的舉動。
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很多國外的知名汽車企業,在看到華國巨大的汽車市場之后非常的激動,想要鉆進來分一杯羹。
面對這種情況,華國自然也不會錯過,雖然說華國當時并沒有一個有實力的汽車企業,而且汽車制造技術也遠遠不如其他國家。
可是在面對其他的汽車公司想要進入到自己國家賺取利潤的時候,那就必須做出一定的決策。
要不然就阻止這方汽車公司來到華國,要么就讓對方進來,還有防止對方把華國汽車行業全部壟斷了,導致以后華國的汽車公司發展不起來。
面對這種非常困難的局面,上面在思考許久之后,想出一個非常致命的規定。
那就是不能阻撓其他的汽車品牌來到華國發展,因為當時華國經濟發展百廢待興,如果阻撓了這些企業的進入,那無疑跟閉關鎖國沒有什么區別。
當時國內,有許許多多的人已經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想要購買汽車等產品。
基于這個背景之下,華國官方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決策:
其中,華國規定,進入華國的外國汽車公司,至多成立兩個有限公司,而且必須與華國企業合資。
在這種情況之下,有許多的汽車品牌都遲疑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來華國賺錢,如果要跟華國合資的話,豈不是把錢分給了華國一筆嗎?
是華國的意思也非常明顯,那就是你們這些國外汽車品牌公司出技術,我們出人出場地,大家一起來分錢。
在這種情況之下,有許多的汽車品牌遲疑不決,擔心自己進入了劃過之后,華為會把這個技術學習過來。而且還會大大縮水他們的利潤,這樣的話他們就得不償失了。
可是如果就這樣放棄的話,那華國巨大的汽車市場,可就拿不到了。
當時,大從公司直接做出了選擇,進入到華國公司。
而且選擇了一氣集團和上氣集團,分別成立了一氣大從和上氣大從。
其中有的公司,甚至還是持股更多的一方,而且大從公司也華國這邊的決策讓華國的人擔任了公司的老總,成為了主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