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件事情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
對于哈市這么一個工業型城市來說,雖然他現在是北省的省會,可是現在的情況其實非常的尷尬。
因為哈市在經濟的發展中,正在一步步的失去競爭力。
當然不僅僅是哈市,整個北方城市也呈現這樣經濟競爭力退縮的趨勢。
關注過經濟的人應該會有這個發現,現在的我們國家的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正在逐漸從由西向東發展,轉向由北向南發展。
經濟重心往南邊轉移,其實并不是這幾年才發現的新鮮趨勢,大概在宋朝的時候經濟南強北弱的格局就基本形成了,只是在六七十年代的一段時間內,北方有過短暫的崛起而已。
開放之前,其實人們并不太關注和研究南北經濟差異的問題,也沒搞什么城市排行之內的榜單。
直到開放后,人們才逐漸有類似于gdp排行的各種榜單。
突然人們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早先北方和南方在前十的城市排行中北方一般是領先的,特別是東北城市,逐漸的東北城市就被擠出了前十,隨后華北城市也不行了,紛紛被南方城市給替代了,到去年,津市也跌出前十了,前十的城市只剩下首都京都。
清末以前,華國的經濟是以農業為主的,農業發達區域就是經濟實力強大的區域。華國早期文明的搖籃就是在中北部等地區,這里有地勢平坦,土地以黃土為主,非常適合耕種,農業很早就發展起來了。
現在在北方留下的很多運河和水渠等水利工程,都是為了滿足農業灌溉而修的。
從秦開始,大部分朝代都把都城定在北方,主要就是因為離經濟中心近,可以方便收稅。古代的稅基本是以糧食為主叫漕糧,收來的糧食需要運到都城,如果都城離經濟中心太遠,對國家收稅就很麻煩。
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其實北方的經濟是比南方更高的,一直到后面水稻產量提升,南方經濟這才追上來。
甚至在華國成立之后,北方的經濟一度于領先于南方,
原因是曾經北方由于地廣人稀,非常適合發展工業生產,建立大型工業生產區域。
所以在60到80年代,以種地為主要收入方式的南方,肯定是不如北方的。
那最后的結果很明顯。北方的經濟遠遠超過于南方。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單純的基本制造業,基本工業產生的利潤并不高,高科技。沿海外貿等等成為了主要的收入來源。
南方趁著這個機會,大力發展經濟,而北方還停留在基本的工業經濟上。
最終,北方一步步落后于南方。
哈市,便是北方一個顯著代表性的城市。
基本的重工業現在已經退出了世界舞臺,北方gdp一直停滯不前,在部分人員看來,北方物價低,房價低,辦事容易,生活幸福指數最高,北方不需要幫助,不需要改變。
但是其實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北方經濟發展的停滯不前。
當然,說這么多北方經濟有關的事情,重點就是在于北方經濟停滯不前之后,官方也沒有放棄發展北方的經濟,而是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那就是旅游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