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了其他人的嘲諷,石海搖了搖頭。
“大家千萬不要上當了,我們現在可是來這里坐牢的,又不是來這里度假的,怎么可能過得這么輕松呢?
你們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咱們只不過是一幫最普通的村民而已,又犯下了這么大的錯。怎么可能還過得這么舒服?”
石海越來越覺得不安,越來越覺得會有什么樣的恐怖的事情出現。
所以他要趕緊奉勸所有的村民,一定要小心謹慎起來,現在之所以他們沒有被殺,肯定是因為通浪公司并不想簡簡單單只懲罰他們幾個領頭的人。
一次性把他們幾百個人都殺掉的話,那對于通浪公司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麻煩,甚至可能被阻止。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并不能一次性處理,控制這么多人。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到了這種情況下,他們越應該謹慎小心,防備通浪公司抓到機會,把他們這些人全部殺掉了。
雖然說這一點聽起來有些不道德,可是他們必須抓住任何的機會,保護住他們的生命。
所以想清楚這一點,石海沒有猶豫,繼續對著周圍的一個個雪村的村民奉勸道。
“各位,你們先不要著急。聽我說一句。”古希國作家歐底庇德斯說,“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
中西方未曾謀面的先哲,不約而同地說出同樣的話語,著實讓人震驚!
而這個原因就是因為這件事情的確是有道理的!瘋狂的人一定沒有什么好下場,一定會被對手抓住機會。”
“龐大的古羅帝國曾經橫跨三大洲,可謂赫赫有名,威震四海。
當年,皇帝尼祿曾故意在羅馬城縱火,然后嫁禍于信仰基督的人。尼祿還曾命令將不少基督信徒投進競技場中,讓猛獸活生生地撕裂咬死他們。甚至吩咐人把很多信仰基督的人與干草捆在一起,制成火把并排列在花園中,然后在入夜時點燃,照亮皇帝的園游會。
后來,尼祿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墻上出現咒罵他的涂寫,軍隊和百姓圍住王宮要和尼祿算賬。
元老院宣布尼祿為“人民公敵”,任何人都可以追捕或誅殺尼祿。最后他將匕首刺入自己的喉嚨自殺,元老院得知尼祿死后,公布對尼祿的“記憶抹煞”——凡是尼祿的塑像、碑文、建筑物上的銘刻,都必須加以銷毀或抹除。
暴君尼祿死后,強大繁榮的古羅馬國度也在經受了瘟疫和天災后走向滅亡。
而同樣的,在我們華國,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典故。
春秋未年,中原各國爭霸的“席位”已基本搞定,在向戰國時代過渡。
東南的吳越兩國還未分出高低,吳王闔閭親自領兵去攻打越國,結果闔閭被越國打敗了,自己還受了重傷。
臨死前,他囑咐兒子夫差替他報仇。過了兩年,夫差率兵還真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準備自殺時,謀臣文種出了個餿主意,就是現在還被人使用的伎倆——行賄。
保命要緊的勾踐就不再要臉了,同意了。這個計策還真的成功了,不過附加的條件更沒有臉面,就是投降,而后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