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團外賣即將獨立上市的消息,如同一顆引爆在互聯網深水區的戰略核彈。
沖擊波首先在虛擬空間炸開。
每團官方賬號發布的動態——“每團外賣,即將揚帆上市”,配以簡潔有力的金色箭頭刺破蒼穹的海報——瞬間被頂上熱搜榜首。
“#每團外賣上市”后面那個暗紅色的“爆”字,像一塊燒紅的烙鐵,燙在所有關注者的視線里。
短短十分鐘,相關話題下評論如暴雨傾盆。有人歡呼:“外賣王者來了!打工人翻身機會!”有人質疑:“這么快?數據干凈嗎?別是割韭菜!”
更多人在瘋狂@各路財經大v:“求分析!求代碼!打新怎么搞?能賺多少?”段子手們聞風而動:“以后點外賣備注欄寫‘股東加急’,能優先配送嗎?”
“建議上市首日搞個‘滿299減299’股東專享福利!”喧囂的聲浪幾乎要把社交平臺的服務器擠爆。
評論區里,兩派觀點激烈交鋒。支持派曬出每團外賣的市場占有率數據,激情澎湃地分析:“看看這連續三年78%的外賣市場份額!獨立上市必然帶來新的增長引擎,騎手收入說不定也能跟著水漲船高,絕對是行業利好!”
還有人暢想未來:“以后每團外賣說不定能拓展到全球,咱們這些老用戶也算是見證歷史的元老了!”
反對派則潑來冷水,甩出行業爆料截圖:“先別急著歡呼!之前每團為搶占市場瘋狂燒錢補貼,現在上市,說不定就是為了找接盤俠填窟窿。”
更有甚者翻出其他互聯網企業上市后的股價暴跌案例,嘲諷道:“上市?這分明是給資本大佬們準備的‘收割盛宴’,普通股民進去,怕是要被榨得連渣都不剩!”
這時,一個匿名用戶的評論引發熱議:“有沒有可能,上市后每團為了好看的財報數據,會瘋狂壓縮騎手成本、提高商家抽成?到時候外賣又貴配送又慢,最終還是我們消費者買單!”此言論一出,評論區瞬間涌入大量擔憂的聲音,有人附和:“細思極恐!以后點個外賣怕是要吃土了!”也有人反駁:
“別瞎猜,說不定上市后資金充裕,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優惠呢!”雙方你來我往,爭論不休,而關于每團外賣上市的話題熱度,也在這激烈的交鋒中持續攀升。
線上沸騰的余波,迅速撞進了鋼筋水泥的現實世界。
冰冷的雨絲抽打在李強臉上,頭盔的塑料面罩蒙著一層模糊的水汽。他剛把一份熱氣騰騰的麻辣燙塞進高檔寫字樓門衛手里,顧不得擦臉上的雨水,習慣性地掏出那部屏幕布滿蛛網裂紋的舊手機,瞄了一眼接單平臺上的時間。
屏幕頂端突然跳出的一條推送,像一道閃電劈開了他疲憊的神經。
“每團外賣官宣:獨立上市計劃正式啟動!”
李強的心臟猛地一縮,幾乎要從濕透的工裝里跳出來。他手指有些顫抖地點開那條簡訊,昏暗的樓道燈光下,手機屏幕的光刺得他瞇起了眼。
他反復看了幾遍那幾行字,每一個字都像燒紅的炭塊烙進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