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的手指停在“元架構”三個字下方,指尖冰涼。這哪里是商業掮客的記錄?
這分明是一個浸淫在計算神經學前沿、思維極其敏銳的研究者才能做出的即時反應!那些衍生思考,尤其是關于“意識灰度”和“擾動即涌現”的猜想,其切入角度之刁鉆,邏輯鏈條之清晰,甚至隱隱指向了他最近在私人筆記中反復推敲、尚未成型的幾個模糊念頭!
他猛地抬頭,灰藍色的眼睛死死盯住宋安,之前的冰冷和嘲諷被一種強烈的、幾乎失態的震驚所取代。
那眼神像在審視一個突然撕掉偽裝的怪物:“你…你懂這個?”聲音干澀,帶著難以置信的顫抖。他引以為傲、用來“審判”學生的艱深理論,在這個東方商人筆下,不僅被精準拆解,更被賦予了新的、充滿活力的可能性!
宋安迎著他震驚的目光,神情依舊沉穩,但眼底深處似乎掠過一絲極淡的、被理解后的釋然。他沒有直接回答霍桑的質問,而是再次伸出手指,點在筆記下方一行特意用筆圈出的、更小的字跡旁:
關鍵啟發:“邊界條件公式中的Σ項,其權重分配是否隱含了‘價值偏好’?這是否為‘目標導向’意識產生的數學種子?
若將Σ項參數化為可學習、可演化的模塊,而非固定權重,是否可能引導ai發展出動態的、適應性的‘內在目標’?這將徹底區別于當前基于預設獎勵函數的強化學習范式。
霍桑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住,牢牢釘在那行關于“Σ項”的思考上。
他腦中“轟”的一聲,仿佛一道閃電劈開了厚重的迷霧!那個板書斷裂處,那個他因粉筆折斷而煩躁、甚至遷怒于后排缺席者的瞬間,隨手寫下的、連他自己當時都未完全理清的一個模糊直覺——關于公式中求和符號Σ所隱含的某種“傾向性”可能——
竟然被這個坐在最后一排角落里的男人捕捉到了!不僅捕捉到,更被他敏銳地解讀為“價值偏好”的數學種子,并大膽提出了將其“參數化”、“可學習演化”的顛覆性構想!
這正是他潛意識里徘徊許久卻未能清晰表述的核心猜想!是他最新研究中最隱秘、最激動人心,也最充滿不確定性的方向!
霍桑枯瘦的手指不受控制地顫抖起來,捏著報告邊緣的指節因用力而泛出青白色。那份報告和筆記仿佛有千鈞之重,沉甸甸地壓在他的掌心,也壓在他那顆被傲慢冰封已久的心臟上。他感到一陣眩暈,仿佛腳下堅固的學術神殿基石正在劇烈搖晃。
眼前這個西裝革履的男人,他視為“資本皮鞭”化身的商人,竟然…竟然在思想的刀鋒上,與他站在了同一高度,甚至…在某些瞬間,比他看得更遠?
“你…你到底是誰?”霍桑的聲音嘶啞得厲害,像是砂紙摩擦過喉嚨,帶著一種被徹底顛覆認知后的茫然和驚駭。他第一次,在宋安面前,顯露出了脆弱。
他引以為傲的學術壁壘,在對方精準而富有創造性的筆記面前,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宋安沒有回答這個關于身份的問題。他深邃的目光平靜地注視著霍桑教授眼中翻涌的驚濤駭浪,看著那堅冰般的傲慢被震驚和茫然寸寸瓦解。
他緩緩抬起手,這一次,他的指尖沒有指向報告的文字,而是輕輕拂過報告紙張邊緣——就在霍桑顫抖的手指旁邊——那片深褐色的、頑固的咖啡漬。
“我是誰并不重要,教授。”宋安的聲音低沉而清晰,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打破了死寂,“重要的是,您寫在廢紙簍邊緣的公式,很美。
它本該擁有更廣闊的生命。”他的指尖停留在那片污漬上,動作帶著一種奇異的鄭重。
“而這片污漬,”他頓了頓,目光從咖啡漬移向霍桑失神的眼睛,“它提醒我們,被濺污的,有時并非知識的本身,而是我們看待它的方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