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再次安靜下來。劉強靠在沙發背上,手指停止了敲擊,目光投向窗外遙遠的夜空,似乎在認真權衡這個提議的可行性與風險。
親自送外賣?這確實是他從未有過的體驗。聽起來有些掉價?不,如果操作得好,這絕非掉價,而是一種強大的親民形象塑造,是互聯網時代最稀缺的“真實感”和“話題度”。
它能極高效地將京西的品牌形象與“靠譜”、“貼心”、“技術賦能”、“關懷基層”等正面詞匯綁定。
風險在于,如果他做得不好,或者過程中出現什么紕漏,很容易被放大嘲笑。但以他的體力和對業務的熟悉程度,應付幾天應該問題不大。
而且,這種“冒險”本身,就是他劉強風格的一部分。
幾分鐘后,劉強收回目光,看向周放,嘴角緩緩勾起一絲近乎野性的弧度,那是一種遇到有趣挑戰時的興奮。
“有點意思。”劉強的聲音恢復了慣有的果斷和力量,“周放,你這個點子,夠野。但也確實可能是一條破局的好路子。”
他站起身,走到辦公桌前,按下內部通話鍵:“通知市場部、公關部、物流配送事業部、技術研究院的主要負責人,半小時后,第一會議室緊急會議。另外,讓我的日程助理過來一下,未來一周的非必要行程全部調整或推遲。”
放下電話,他看向周放,眼神銳利如鷹:“具體方案,立刻開始籌劃。記住,要真實,要深入,要能提煉出對我們有利的點,更要絕對安全,不能出任何岔子。這不僅僅是一次營銷,更是一次向監管、向市場、向用戶展示京西新姿態的戰略行動。”
“明白!”周放精神一振,立刻應道。他知道,京西的下一場戰役,將以一種誰也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打響。
半小時后,第一會議室的紅木長桌旁已坐滿京西各核心部門的負責人。市場部總監張敏正對著筆記本快速梳理近期數據,公關部老大李偉手指在手機上敲個不停,顯然在處理突發輿情,物流配送事業部總經理王強則眉頭緊鎖——最近的配送時效投訴像根刺扎在他心頭。
劉強踩著點推門而入,周放緊隨其后。會議室里的竊竊私語瞬間掐斷,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老板身上。劉強沒多余寒暄,徑直走到主位坐下:“緊急召集各位,是要啟動一個臨時戰略項目。具體方案由周放來闡述。”
周放站起身,將筆記本連接到投影。當“劉強親送外賣”七個字出現在屏幕上時,會議室里響起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周總監沒開玩笑吧?”王強率先拍了桌子,他常年在一線跑,太清楚配送員的辛苦,“劉總日理萬機,怎么可能去騎電動車送外賣?這要是中暑了、出點意外,誰擔得起責任?再說配送路線、時間調度都是精細活,外行根本干不了!”
張敏推了推眼鏡,語氣帶著市場人的審慎:“從傳播角度看,話題度確實足夠。但風險評估必須做足——如果被拍到配送超時、與客戶起爭執,甚至只是動作笨拙,都會被無限放大。現在輿論對大企業高管‘作秀’特別敏感,稍有不慎就會弄巧成拙。”
李偉立刻接話:“張總監說到點子上了。上周剛有個車企老板直播造車被罵擺拍,我們現在頂風上?監管部門本來就盯著我們,要是被解讀成‘危機公關作秀’,恐怕會適得其反。”
技術研究院院長陳默一直沒說話,這時忽然開口:“技術上倒不是難題。我們可以開發專屬調度系統,實時規避擁堵路段,甚至能通過ar眼鏡提示客戶門牌號。但……這真的有必要嗎?”他推了推黑框眼鏡,“投入產出比太模糊了。”
反對聲此起彼伏,連一直沉默的法務部負責人都忍不住提醒:“需要提前和交管部門溝通,避免劉總騎行時出現合規問題。還有客戶隱私保護,哪些訂單能送、哪些不能送,得制定嚴格標準。”
周放等眾人稍歇,上前一步:“各位的顧慮我理解,但請先看這組數據。”他切換幻燈片,“過去三個月,我們的用戶好感度下降12%,‘脫離群眾’的負面評價占比提升至37%。監管部門的整改意見里,反復提到‘要深入了解基層生態’。劉總親送外賣,本質是用最直觀的方式回應這些問題。”
他指向屏幕上的路線模擬圖:“我們選擇的配送區域都是京西新開拓的社區,既能展示我們的下沉能力,又能避開人流密集的核心區。每天只送3單,全程有物流調度團隊后臺支持,技術部會開發實時風險預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