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漲價潮來襲,監管的“鐵拳”打向了誰的飯碗?》
《罰款能罰出健康的市場經濟嗎?質疑監管中心的“懶政”思維》
《每團餓了吧的“原罪”:太過努力為用戶謀福利?》
內容核心論點高度統一:
有的打悲情牌,極力渲染平臺是“惠民”的使者,是科技創新的代表,如今卻因“過于努力”而受罰,將平臺塑造成“受害者”形象。
有的則打恐嚇牌,反復強調巨額罰款和禁止補貼必然導致外賣價格大幅上漲,配送范圍縮小,服務質量下降,甚至可能導致平臺裁員、騎手失業,將處罰后果描繪得極其嚴重。
還有的打質疑牌,含沙射影地質疑監管中心執法不公,選擇性執法,甚至暗示背后有利益輸送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同時,一些自媒體也開始混淆概念,將“惡意補貼”與正常的“促銷優惠”混為一談,聲稱監管是在打擊所有形式的優惠活動,剝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同時,水軍團隊更加瘋狂地涌入相關話題,刷屏式地發布攻擊性評論,舉報、圍攻那些支持監管決定的理性聲音,制造出一種“全網皆反對”的假象。
就在徐為正的指令讓輿論戰場硝煙再起之時,餓了吧總部的曾慶陽,也正緊盯著屏幕上不斷飆升的負面輿情和每團方面明顯加大火力輸出的跡象。
他原本尚存的一絲觀望和利用每團吸引火力的僥幸心理,漸漸被一種不甘人后的競爭本能和同樣被重罰激起的怒火所取代。
“柳橙!”曾慶陽按下內部通話鍵,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慍怒,“看來徐為正是要一條道走到黑了!我們不能光看著!你這邊也立刻動起來,把我們準備好的那些資源都用上!既然要燒,就把這把火燒得更旺點!要讓監管中心明白,我們餓了吧也不是軟柿子!”
他眼神銳利,補充道:“重點強調我們在技術創新、服務升級上的投入,對比我們‘被動’卷入價格戰的‘無奈’,把用戶‘失去選擇’、‘優質服務可能受損’的焦慮感給我放大!記住,我們要站在‘為用戶爭取更好體驗’的道德高地上!”
“明白,曾總!”柳橙在電話那頭迅速回應,語氣中帶著一絲躍躍欲試,“我立刻去安排。只要我們持續施加壓力,配合每團那邊的動作,形成更大的輿論海嘯,我相信監管中心一定會重新權衡利弊!機會還在!”
柳橙領命而去,辦公室里只剩下曾慶陽粗重的呼吸聲。他走到落地窗前,俯瞰著腳下璀璨的城市夜景,心中盤算著如何在這片輿論的泥潭中,為餓了吧爭取到最大的喘息空間,甚至反敗為勝的機會。
他覺得,只要壓力足夠大,監管未必不會后退半步。
然而,就在他心緒難平,準備親自督戰這場輿論反擊時,他私人手機響了起來,屏幕上跳動的名字讓他心頭猛地一凜——馬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