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龍戰在野中武曌參悟“道心種魔大法”而得出的“萬物波動”理論,天地萬物,一草一木,千門萬類,均可以看作是各種各樣的能量波動。
一般練武者的真氣也是波動,先天真氣則是更高層次和精微的波動,因能與人的精神結合。
那么和氏璧的異力對高手真氣、精神造成巨大影響,便應當是在波動的頻率上出現了某種層次上的契合,且占據了高階的引導地位。
從這個方面著手,趙青嘗試改變自己新創場域的異力波動頻率,經過千百次的調整,終于反過來影響到了和氏璧的異力放射情況,對其實現了古往今來無人能夠做到的完全掌握,令它乖乖化為了一個不斷產生濃郁天地元氣的修行輔助寶物。
佛教歷史上,祖師們根據不同立意而闡釋佛法,從淺到深,由粗至精,其內部亦有著許多思想分歧,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宗派。
從法性一味立意,以主張真如、佛性為世界本源者,稱為法性宗,一般認為華嚴、三論、天臺、禪宗等,也就是當世四大圣僧所屬的宗派,俱屬于性宗,思想源頭來自于龍樹中觀。
從萬相差別立意,分析法相,論證萬法唯識者,稱為法相宗,主要是玄奘后來所創的唯識宗,思想源頭來自于無著、世親的瑜加師地論,走上了一條與其他宗派不同的道路;
其中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修行難度明顯高于前者,唯有大智大慧之人方能理解透徹。以趙青之見,應該也是最接近佛道本質的一派,至少,她修習的就是純粹的心識之法。
在玄奘在世的時候,靠著他的威名和影響力,唯識宗成為中土佛教各大宗派之中最為耀眼和顯赫的一支,令法性宗諸派暗然失色,但在他圓寂之后,只過了幾代便衰落近乎于滅亡,便是由于修行難度過高之故。
玄奘雖然是法相唯識宗的開派祖師,但在他之前,中土唯識學早已有所發展,如北方的“地論學”與南方的“攝論學”,但頗有些矛盾混亂之處,不成體系。
像凈念禪院這種類似于唯識學與禪學合一的流派,其實已算是當世對此的大成者,確認并研究了唯識學所依據的六部大乘經典解深密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如來出現功德經、大乘阿毗達磨經、愣加經、厚嚴經,專注于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解深密經,對昔年天僧傳承下來的凈念禪書有所改進增益。
佛教的不同流派之間,自然也是有矛盾沖突的,雖不太明顯,但確實存在。就連同門之間,禪宗六祖慧能也被他師兄神秀的手下追殺多年,更何況于不同宗派
四大圣僧所在的三論宗、天臺宗、華嚴宗、禪宗,目前就算是一個比較親和的聯盟,對“地論派”、“攝論派”隱約有所排斥。
玄奘于幼時在洛陽城講高僧講法,就早早地確立了自己對佛學的研究方向,關注到了“地論學派”的十地經論與“攝論學派”攝大乘論,對什么四大圣僧認同度并不高。
而向凈土寺方丈慧景法師、長捷長老報備過、加入趙青門下學習之后,他得到了鉆研許多與他日后開創流派隱有相通之處的佛典、禪功的機會,且中途有著趙青的指點,于佛家修為上更是一日千里,頗有究通諸部經典、將其融會貫通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