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制度、君子,在治國之道上,只是來自于社會上層的約束,能夠全方面影響到國家穩定和強盛的,當然還得是最為根基的生產力,包括糧食產量、交通能力、民眾素質等等。
管子牧民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人的溫飽問題也解決不了,有高尚的道德觀念也堅持不了多久,唯有讓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才能發展出輝煌的文明。
在這個方面,趙青于神勁體質附帶的記憶清晰能力之下,回憶起了前世曾經看過的科學技術中,能夠在當前時代發展出來的部分,并嘗試與前世沒有的內功外功各類武學,玄鐵、烏金等特殊材料相互結合。
像丁春秋開發出來的真氣催化化學反應,就完全能深刻地影響到許多工業的生產,大幅降低點出某些科技的條件;
而高深武學在醫療、養生、探索人體奧秘等方面,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走到了現代文明的前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者同是效法天地自然而誕生的存在,能夠尋找到其間的共通之處,彼此啟發,可以說同出一源;
充分發揮出武學體系的優勢,將這個充盈人類數千年智慧的事物與科學的理念互相融合,發展出建立在武學上的科學、建立在科學上的武學,生活在一個這樣的世界,無疑是精彩萬分的。
當然,要真正達成這樣的目標,少說也要上百年的時間,讓無數新培養出來的“研究人員”參與,只能停留此世四年半的趙青并不覺得自己能夠收獲到多少內容,而是寄期望于后世之人代代發展,將其發揚光大。
現下,在關于生產力的方面,她短時間并不考慮這些長遠的內容,而是準備招攬以魯妙子為首的優秀工匠,執掌天下兵器供應之牛耳、擅長煉鐵的東溟派,制造出大批器械,用于與民生相關的農業、手工業等上面。
由于趙青并非專業人士,對絕大多數技術僅是知曉個大概,在實際操作前,還需要讓魯妙子這類頂級工匠和宋閥中有過相關經驗的人員加入研發,推敲確定細節,多次試驗后方能進行。
至于如何教會這些人制造的方式,趙青掌握的光線投影之法、傳自逍遙子“以形寓神”的石刻之法,都能夠高效傳遞復雜信息,加快他們的理解進度,從而減少她在這個方面上消耗的時間。
得到大量在武俠世界發展工業的經驗后,也可以在回歸后試著用于主世界,將其作為自己跟人交易、賺錢的手段,改善生活條件。當然,必須在確定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才能小范圍進行。
數日之前,王世充借助“天威”順利招降了隋軍水師,并在一段時間的整合后,抽空將他手頭上的御盡萬法根源智經抄本交了過來,并附上了一些他個人的注解。
雖然這些注解顯然不如智經原版,但以趙青的見識修為,仍很快理解悟透了其中的大部分內容,確認這書在高深之處幾近可以與慈航劍典并駕齊驅,主攻武學中的明暗變化。
大明尊教所修的武學與眾不同,講求“御盡萬法,回歸根源”,分為明暗兩道,兩者均以生命氣場和精神力為根基,以“光明暗黑,一念之間”的理念驅使這兩種力量。
話雖是這樣說,但明暗兩道的至高武學“明玉”、“血手”,分處明、暗兩個極端,修煉者只可選其一,且不可能走回頭路,唯有鎮教之寶“五采石”和強化心念變幻的“橫念訣”,才有連接轉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