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不知多少年后,一次巧合破開了技術的屏障,或者資源耗竭,呈現出逐漸衰落的趨勢。”
昂熱插話道:“這么說來,人類在這方面相對于龍族文明,應該有著較大優勢了?”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樂觀:“或許用不了多少年,就能追趕上龍類的巔峰水平?”
“這你就錯了,或許我們擁有更加先進的信息交流方式和更加合理的社會結構,但即便如此,人類文明的科技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圖靈先生話鋒一轉,表情變得嚴肅起來,“那就是智力極限的問題。”
“一個文明科技發展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智力的水平,或者說個體信息存儲總量的大小,這一點無論龍類還是人類均無例外。”
“不得不說,人類的智力水平雖然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但我們的大腦仍然存在著許多限制。比如,我們的大腦容量有限,無法同時處理大量的信息;我們的記憶力也不完美,經常會遺忘一些重要的知識。”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生命長度有限,無法窮盡所有的知識領域。到了各學科高度分化的今天,即使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和學者,也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探索到某個知識領域的一小部分。”
“如果每個人,甚至是天才,窮盡一生也無法學完某個知識體系中的一支專業知識,無力作出新的拓展,那么科學的發展,恐怕也就達到了它的上限。”
“舉個例子,就像我手中的這個研究項目,其中所用來的數學模型和迭代算法,即使是尋常劍橋大學畢業的博士,也需要至少二十年的持續學習,才能充分理解其中的奧秘。而這只是科學領域中的冰山一角。”
“相比之下,龍類天然漫長的生命,再加上‘靈視"這種超高速記憶傳輸手段,無異有著巨大的優勢——更別提,從混血種的龍血給他們帶來了高智商來看,龍類的平均智力應該遠高于我們人類。”
“所以,我們人類雖然在某些方面有著優勢,但我們的科學發展同樣面臨著極限。原始簡陋的大腦和短暫的生命,是我們科學發展的最大限制。”
圖靈先生嘆息道,“比如能源方面,從瓦特發明蒸汽機至今,我們仍然依賴著燒開水的方式來獲取動力,關于磁流體的研究遙遙無期。在化學領域,我們甚至還沒有完全搞明白最基本的化學反應機理……”
“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里,自行車為何不會倒這個看上去極其簡單的問題,困擾住了無數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為此他們還發表過英、德、法、俄、意大利等各種語言的上百篇論文……”
“雖然人類文明已經取得了許多偉大的成就,但我們的科學理論仍有許多未解之謎,除了邏輯嚴密的數學體系外,幾乎都是建立在經驗主義的‘泥淖"之上,經過無數次修補才站住腳的‘危房"。”
“龍族文明或許也面臨過同樣的問題。”圖靈先生總結道:“他們的發展速度之所以緩慢,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信息傳遞方式和社會結構限制的結果。而當人類文明自身也面臨類似的限制時,或許應該更加珍惜我們所取得的成就,并努力尋找突破的方法。”
“從彌補劣勢的角度來看,想要邁入i型文明的門檻,就必須實現對部分人群的超凡改造,在混血種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使其擁有近似于龍類的個體素質。”
圖靈先生感慨道,“現在,我們一直在吃著過去的紅利,在科學理論最外圍的邊界下,沿著慣性發展。一旦頂端的學者無法完成突破,那么整個文明就可能會陷入‘大停滯"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