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同一時間,施夷光神念流轉,分化出成千上萬的纖絲,接入附近的青石板壁,與符線相連,激起了陣陣氤氳靈光。
主控室內,數以百計的晶屏瞬間切換畫面,萬千數據流如同瀑布般傾瀉而下。
時空畸變探測儀傳回的原始數據顯示,北冰洋羅蒙諾索夫海嶺上方約七百米處,海平面以下三百余米,出現了一個極其微弱的時空曲率波動,幅度僅有10^-31量級,持續時間不足百萬分之一秒。
“啟動重力梯度儀陣列,精度調至10^-12/s2。”
施夷光眼神微凝,聲音冷靜得不帶一絲波動,“同步開啟量子增強型磁異常探測,靈敏度閾值設為0.1pt。”
指令下達的瞬間,部署在近地軌道上的十二顆監測衛星調整了姿態。
它們的傳感器陣列如盛開的金屬花束般展開,精準對準了北極冰蓋上的那個微小坐標。
潛伏在北冰洋深處的無人潛航器悄然上浮,釋放出成群結隊的微型探測器,如同銀色的魚群涌向目標。三秒后,結果呈現。
重力梯度顯示該區域存在一個直徑約三十米的異常區,質量比周圍海水低了5300±70噸;
磁異常圖譜呈現出典型的卡西米爾效應特征,但在極低頻段出現了異常諧波。
“微波輻射測量啟動,頻率范圍0.1-100ghz。”她繼續下令。
探測結果顯示該區域存在微弱的霍金輻射特征,溫度約120開爾文,符合一個小型蟲洞或空間門的衰變模型。
“啟動μ子斷層掃描,分辨率調至最高。”
高能μ子束從軌道平臺精準投射,穿透冰層與海水,無聲地掠過目標區域,探測器捕捉著它們微妙的散射與衰變,反演著相關的密度分布。
數據顯示該區域存在一個時空曲率半徑約50米的扭曲點,正在緩慢平復。
“時空坐標鎖定:北緯87°12'36“,東經142°57'48“,高度-343米。”
施夷光語速飛快,“在半徑500k的范圍內,檢索過去七十二小時內所有經過的航空器記錄,包括民航、貨運、軍用、科研以及……未申報的。”
龐大的數據庫被瞬間調動。
全球空管信息、軍用雷達日志、甚至商業衛星的偶然抓拍數據流,如同百川歸海般匯入青霄一號的中央處理器。
人工智能以納秒級的速度進行交叉比對和篩選。
僅僅兩秒后,一條記錄被高亮標出。
“標注目標:貨運航班ru-7714,隸屬名為一家‘極光物流’的空殼公司,機型:改裝型安-124。航路:諾里爾斯克-朗伊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