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眼保持設定的掃描頻率,似乎永遠都感受不到,環境的惡劣。
火星引力,相對地星較小。
兩人無聊之余,開始沿山頂邊緣走動,即使穿著比較厚重的太空服,也與平日在地星表面行走負擔一樣,感覺比較自如。
轉了一圈,無任何發現,只好趕回太空車旁邊,觀察起車輛來。
這輛太空運輸車,寬大扁平,穩定性高,適應性強。
足有15米高的輪胎,配合同樣高的彈力裝置,可以滿足火星表面,大部分平坦地面的行駛要求,用來運輸礦產再合適不過。
全車除貨廂、輪胎外,基本都包裹在保溫材料之中。
前進驅動力,由能源晶體,能夠保證長時間使用。
兩人鉆進車底下,與培訓所學一一對應。
討論了半個小時,對整車情況,終于有了大致的了解。
萬一出現故障,也能迅速找到對應部位。
下午5點半,太陽快要被遮擋,氣溫在逐漸下降。
兩人不再耽擱,招呼“小廚子”一同爬上駕駛室,開車返回太空基地。
根據掌握的情況,半個月前,火星風暴已經肆掠了一遍。
較長時期內,不會出現類似極端氣候,即便在外過夜,危險也不大。
不過,兩人還未做好準備,當然不敢隨意宿營。
回到基地,用完晚餐后。
兩人商量分工合作,明天完成準備工作,后天出發向南。
牧良負責駕車與線路確定,考慮到火星南部,古老地形,起伏太大,當晚從局域網上下載南部高清地形圖。
在3位外星技術人員的建議下,利用寢室的全息投影,仔細研究制定了一條,繞南部兩圈的行進線路。
火星南北極距離,約為月球的兩倍、地星的一半。
赤道半徑33962k,極半徑33762k。
牧良經過認真測算,只要在南北半球各繞兩圈,就能夠全部覆蓋火星表面所有區域,檢測完成二氧化碳干冰分布情況與含量統計數據。
子書銀月則負責備用能源晶體、保溫帳篷、生活物資等的領取,以保證路上的生存需要。
車上備有制氧氣機,太空服缺氧可以隨時補充。
第3火星日。
兩人各自忙碌起來,用一個上午時間,完成了全部準備工作。
寬大的封閉車廂里,兩頂保溫小帳篷全部支好,與能源裝置連通,保證帳篷內氣溫恒定在17c上下;
與制氧機連通,隨時保證氧氣供應。
同時設置了警報裝置,一旦氣溫或氧氣脫離設定范圍,就會發出刺耳警報,提醒2人盡快蘇醒應對。
食物主要是能量丸、半成品熟食、沖泡飲料、飲用水等,另外還申領了少量藥品,以備不時之需。
下午,兩人對所有設備設施,進行了一次試用,確認基地外出任務必備物資,全部到位且有效。
兩人分別向基地,提交了復核檢查的請求。
通過驗證后,算是完成了準備工作。,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