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良急忙跪下道謝,做足孝子的本分后,挑起工具就走。
連夜在懸崖頂上找個避風處,挖了一個深坑。
與子書銀月一道,將一個裝了幾根獸骨的長木柜,擱置在小木筏上,借著月色劃到岸邊沙灘。
壬海一家,遠遠地注視。
牧良假意抹了兩把眼淚,背起木柜,向山頂走去。
子書銀月跟在后面,想起父親的不幸,真情自然流露,很真實的悲慟哭泣。
感染得遠處的壬海奶奶、媽媽,都抹了一把鼻子。
牧良將空木柜放進坑洞,學電影里巫師,跳了一段怪異的舞蹈。
惹得正悲傷難抑的子書銀月,都止住了哭聲,呆呆地看著他怪模怪樣地跳來跳去。
牧良一見她的神情,擔心這場完美的演繹被戳穿,趕緊停止了動作,拜倒伏地三跪九叩頭,撒了一把土。
招呼對方快點壘墳,掩埋夯實后,在墳頭插入木牌,用碳筆畫上先前老爺子教他寫的名字。
最后,2人跪地行禮,總算糊弄了過去。
牧良擔心子書銀月露出馬腳,先將她送回木屋,這才歸還了工具,向觀禮送別的壬海一家人,表達了誠摯的謝意。
自此,對這家人真正有了好感。
危難之際見真情,牧良將老媽告誡的話,當成了衡量人心的標尺。
包括盜取的錢幣在內,該隱藏的東西,都料理清楚了,剩余的就是等待機會。
兩人無懼別人偷窺或覬覦,開始了如荒島一樣,有規律的鍛煉。
晨曦做吐納、勻體操,鞏固精煉精神磁場。
有了空閑,牧良帶著遮擋頭角的子書銀月,由壬海引路,熟悉兩村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
兩人抽空,各訂做了2套普通衣服,買些禮物,順道拜訪了其他兩位村長,獲得了道義上的認可。
在壬海爺爺的指導下,購買了一些簡單的漁具,在木筏周圍捕獵趕潮的魚蝦。
加上儲備的野菜粉、野果干,暫時不需要為生計操心。
這樣的日子,過了3天。
第4天風向未轉,漁船無法離岸西行,漁民們可以趁機休息,或做其他事情。
上午9點。
牧良被告知,隨隊前往海角府城,一起辦理相關手續。
出發前,2人穿上新做好的藍色無領短袖衣、寬松長短褲,腳蹬厚實布鞋,經過一番刻意裝扮,早早守候于出村的路口。
上午10點半。
2輛載人馬車,3輛以食鹽、海產品為主,裝滿貨物的四輪馬車,整齊地停靠在村口。
這次壬海爺爺帶隊,村里出動了9名身強力壯的成年大漢,各自手持刀槍箭弩,展開押運工作。
這些人在出發前,都知道了發生在牧良2人身上的事情,面對2人的恭敬神情,有的微笑安慰一句,有的點頭表示同情,有的則相對冷漠一言不發。
有幾人,重點瞥向子書銀月用碳墨水染黑的頭發,留意了一下她遮掩頭角的檀木發簪,沒說什么立在了一旁。
這個世界競爭殘酷,生活不易。
這個社會的傳統觀念,崇尚自身實力。
牧良看在眼里,也未特別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