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2人年少力單,事事需要照顧,只會給村里帶來負擔。
缺少庇護的弱者,自然是別人眼中的累贅。
壬海爺爺將一切看在眼里,對著站在面前的9個大人2個少年,照慣例叮囑防范事項。
安排其中4人,坐第一輛載人馬車開路,3人駕駛貨物馬車,在中間跟隨。
牧良2人,態度稍好的另外兩名,與壬海爺爺一起坐在最后一輛馬車上壓陣。
子書銀月第一次進城,對沿途的風景,自然好奇的緊,不停地觀望查看。
遵照事前囑咐,只看不說,保持低調。
不過,她很快就興奮起來,指著數棵大肚子樹,說著結巴的本地語言,像是發現新大陸似的。
牧良暗覺好笑,明白她所指,正是類似地星的波巴布樹,又稱猴面包樹。
猴面包樹擁有發達粗壯的肉質主干,高度不過20米,胸圍可達到15米粗,最粗的需要40個人手拉手,才能合抱一圈。
猴面包樹為了能夠順利度過旱季,在雨季時拼命地吸收水分,貯藏在肥大的樹干里,其儲存量可達12萬升之多。
在干旱季節,猴面包樹便成了人們的理想水源,能夠在枯水時節,為人們提供救命之水,解救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山野居民,甚至是獸類,所以又被稱為“生命之樹”。
生長在這個星球的波巴布樹,則顯得更加高大壯碩,儲存的水量更加驚人。
本地人的稱呼不同,對于這種具備蓄水功能的大樹,同樣心存敬意十分愛惜,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損毀它。
本地的動物依靠它生存,度過最艱難的旱季。
很多植物也依附它生長,形成了自然界的奇特共生關系。
牧良已經來去幾回了,不動聲色地東張西望,不時地詢問老爺子一些問題。
利用閑聊的機會,了解更多的信息。
壬海爺爺,顯然對這2個來歷神秘、聰明能干、見機行事的小家伙很有好感,樂得有問必答,將自己知曉的見聞,慢慢地道來。
兩名大漢謹守職責,密切留意道路兩旁的動靜,隨時應付兇獸的暴起發難。
根據老爺子講述,這條進城的道路,有幾處經常出現兇獸襲擊馬車的情況。
這么多年來,發生過無數次傷人事件,其中還有人丟掉了性命。
而且每隔幾年,就會有兇獸集體沖擊漁村的現象。
官府遠水救不了近火,只能依靠村民自行防御,擊退來犯之獸。
依靠歷年積累的各類陷阱設施,基本能夠應付過來。
獸潮,總是村民們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不過,福禍相依。
大山里自然資源豐富,村里除了飼養一些必備的家畜,獸肉、蔬菜、水果,基本都是從山野間攫取,倒也省去了不少的精力。
每當漁船不能出海的日子,兩村便會組織大量人手,進山打獵、收割、摘果。
大小陷阱,總能捕獲不少的獵物。
在未能掌控自然的前提下,人類再有智慧,依舊需要依靠集體武力,對抗野獸的反撲。
經年累月的角逐,村民們積累了豐富也應對經驗,同時也付出了相應的傷亡代價。
牧良了解到,這一趟出來,有幾個重要事情要辦:
一是向海角府交納賦稅,按人頭計算,既可分次交納,也可一次繳清。
數額不很大也是一筆負擔,相當于每家一個月打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