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洵他們逛了一圈,只覺得很無奈。
北伯辛屈自打上次接見他們之后,也就懶得再管他們了。
燕國的勛爵官吏,正在個忙個的。
而且,越是冬日,他們越是忙碌。
比如,今年天冷,霜雪盈野,四野很多孱弱的部落,都被風雪壓彎脊梁,之前他們還只是一群借宿者,現在全部被迫簽署賣身令,成為了燕國的奴隸。
不然,他們活不下去的。
畢竟燕國雖然糧食很多,食物很多,但也不可能分給他們。
此外,就是北伯的“保險商會”,前往地方,對那些購買了“他”的保險的游牧部落民,開始理賠。
燕國城邑的近郊,有很多早年內遷的游牧部落,這些人從奴隸、或者野人身份,轉化成為了燕國的歸化人之后,去年開始,辛屈就開始折騰保險業務了。
雙方約定,每年牧民將收獲上來的牛羊馬等牲畜,交給北伯的商會去處置售賣,雙方進而以此分配利益。
比如一頭牛,從生到死,角、皮、筋、脂肪等等,都是貨真價實的戰略物資。
時下燕國還沒有絕對的人口對城郊草甸進行開墾,但也不能就這么荒廢。
所以,畜牧業就得發展起來。
這些游牧部落一開始,并不覺得辛屈的方案好,只是一些為了討好他的部落,才會答應下來。
畢竟這些戰略物資需要課稅,然后再上繳一部分利潤分成給他北伯,真正能到這些游牧部落的手中,可能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這可是很虧的事情。
但現在,辛屈“保險商會”開始行動了。
將凍死的牛羊立刻收儲,然后開始滋滋放血,抓緊處理成肉干、皮料。
然后對這些死了很多牛羊的部落,發放糧食,以及調配還有牛羊存活的商會成員的牛羊,對他們提前預定幼崽,盡快幫這些游牧部落渡過難關。
可以說,保險商會的名頭,只用了一個月,就徹底激蕩開來。
越來越多人尋來,希望能加入相關的保險行會。
沒辦法,農業生產靠天吃飯,不是所有人都能輕易渡過難關的。
現在,有一個北伯牽頭兜底折騰,不管是沖著討好他來,還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大家伙都明白,提前儲蓄、購置保險,就能對沖未來的風險。
相較于之前的稅賦,現在的保險業務一出來,辛屈通過了另一個方案,替他的子孫后代,開始籌畫財稅收益了。
而這種類似于傳統氏族公社迭代出來的方案,看得犧洵一愣一愣的。
講真的,他還未見過如此睿智的政策,但也能看出來,這種政策的背后,是需要強力支撐的。
利益、穩定、武力,缺一不可。
十二月,燕國又有人來了。
如微山舟所言,他將燕國的態度發給南方之后,南方絲毫沒有猶豫,加派人手來,同時還來了一個大人物。
子頌。
他親自來了。
作為王室老三,他很久之前就想來北方看看了,但沒想到機會居然這么晚才有。
進入燕國疆界,路過一些村社,能聽到村口曬著太陽的村人,正在傳唱民謠。
大體的歌詞就是:今冬風雪廣天下,見我牛羊不蕃息,糴牛糶糧救我命
派遣翻譯去了解了一下,子頌的神情凝重了幾分。
燕國居然有能力對治下的大部分村社,都推行“保險”,還真是對燕國的控制力,超乎想象!
不僅如此,北上的驛道,經常能看到附近的村社,正在清理積雪,路上還有馬車行動。
馬車上掛著“郵”字。
又問過,子頌知道了,燕國的驛站體系比較去年,進一步進行了擴張。
去年大部分還只到邑,今年開始,擴張到了鄉社。
甚至就連門牌制度都推廣下來了。
行政體系,相當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