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只要燕國愿意查,你一個社有多少戶人家,他們是一清二楚。
至于村,那是氏封私產,怎么安排是領主的意思,當然基本上信件也會直接發到領主那邊。
每個村之間都有社的落腳點,鄉邑村社,各有分野,再匯總到縣上邊。
這套體系,簡直就是商王最想學會的。
可惜,懾于如今的制度,他們也知道很難做到。
很快,他們抵達通縣。
這一次辛屈沒有來迎接,是行人春帶隊。
一來是為了避嫌,某種意義上來說,辛屈和子旬是一伙的。
二來是為了給子頌下馬威,燕國不想南下從征,至少你們開的價碼,燕國不接受。
三來是微山舟他們能跟子頌對好情報。
最后就是歡迎他們來做生意。
子頌并非孤身前來。
他的儀仗隊三百人,身后跟著這一路跟著來的冀州各級貴族,以及他們的商隊。
其中包括了奴隸六千二百九十人,牛、羊、布、玉、油等等各色物資。
可以說每次大規模對外訪問的商族隊伍,是有能力發動一場方面戰爭的。
只是,站在通縣下。
城上火把,哪怕有寒風呼嘯,還是有甲士睥睨而下。
四周金甲林立,戰車、長槍、短戈、大盾、弓弩無一不有。
而且總兵力達到兩千人,分鎮各個節點,隱隱將他們包圍。
真要開戰,就是聯合絞殺。
“這些士,還真是精銳啊。”看到遍地黃金甲,蘇震感慨的說。
子頌微微頷首的對眼前這位有蘇氏族長的大公子說:“燕國的金甲,也是北地有名的工藝,聽聞近來澤氏,發賣了十幾領去了貴部。”
蘇震臉色一下陰了幾分。
有蘇氏內部也不安穩,畢竟貴族之間的權力爭奪,暫時來說相對溫情脈脈。
在這個時代,大部分戰敗者,都會被流放去偏遠地區,而不是進行屠殺。
畢竟是同族,也是底線。
哪怕是商王殺人,也是需要用祭祀作為借口,用獻身祖先作為包裝,而不是想殺就殺。
就跟南庚一樣,他被奪權,就被流放去了淮地是一個道理。
而勝利的貴族,時間一久,利益傾軋之下,各支派系就難免爭奪起來。
有蘇氏內部的爭奪,跟繼承權有關。
蘇震的兄弟們長大了。
他們背后的貴族,開始與他爭奪有蘇氏的控制權了。
尤其受到了北方燕國的影響,嫡長制的全面推廣,開始有一些部落意識到,想要傳承自家世系,最好也最快的辦法,就是效法燕國,推行嫡長繼承制,然后推動宗法改革。
蘇震是嫡長子,但問題是他母親早亡,現在有蘇氏的后位,掌握在他三弟母親的手中。
也是這一次澤氏買賣物資的對象。
澤魚他們做生意,也不怎么講究,有蘇氏三公子母族乃是東夷海族,掌握漁鹽技術,那是相當有錢。
澤氏可是靠著十幾領即將淘汰的木銅鑲嵌的金甲,換來了大批奴隸,雙方是買賣得爽了。
但對于燕國來說,這可能直接牽扯有蘇氏的繼承戰爭,因此蘇震這一次來,是看看燕國的態度,同時想辦法武裝自己。
有蘇氏帶來的奴隸,達到了一千多人,占了六分之一,可謂豪華。
因此行人春見到了蘇震的時候,笑容合不住:“在下典客府行人春,諸位,歡迎你們遠道而來。
不管你們是為了外交還外貿,相信接下來的日子里,諸位一定能得償所愿!
請!”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