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一定要農耕,才能養活更多的人口。
但辛屈的開荒九要已經明確告訴他了,別想那么多,先活下來,漁獵、采集、放牧都可以用來過渡,等到環境穩定合適,再來擴張與農耕,等到體量到了一定程度,自然需要用三法來約束上下。
如此才有家國天下的未來。
并且這里頭也潛藏了辛屈的野望。
那就是從小及大,締造天下認同。
“回頭得讓下邊的家臣抄回去讀,官員的選拔,得從讀懂這本書開始。”魯父眼神篤定。
雖然很多方略很淺顯,但有這玩意兒,能節約大量的試錯成本。
讀過書與沒讀過書的,在試錯的成本上完全不一樣。
尤其是現在伊邑附近的生活環境。
鄰字要略,讓魯父感觸最深。
左右多是敵人,也沒幾個好人,想要修好是很難的,子平都來了,也告訴了他可以對非子姓貴族下手,就意味著子旬不滿他這段時間的關起門來,自己干自己的操作。
非要他跟虎方產生沖突。
那就從之。
至少現在來看,子旬還是睦鄰,也不敢明目張膽跟自己動手,畢竟他背后有燕國撐腰。
真要子旬對他動手,那就二話不說,帶人就跑。反正他已經打探到了直達長江的通道,實在不行往長江跑,甚至往更南方的地方跑。
只要燕國實力強大,他總有回來的時候。
但還得從他們的手中,弄到一點好東西。
只是應該怎么跟他們拉扯?
想了想,他看向了史書行列。
辛屈曾經告訴過他,巫之所以興旺,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歷史與神秘,秘辛的背后,便是權力斗爭的始末。
除了武力之外,智力也是人類制勝法寶,甚至有些時候用起來,比武力更好用。
因為武力除了絕對武力之外,沒有人能夠扛過幾百人的碾壓,但智力卻是可以挑動權力而用。
用權力壓制武力。
而權力的一切跟腳,都在歷史可考之中。
讀史,不是看故事,而是看前人做法,以及推己及人。
換做是你,你會怎么做。
魯父拿起了《燕國詩經》,翻了翻,結果全是燕國境內部族們的詩歌,很多都是經典,甚至詩歌來歷,詩歌背后故事的始末。但卻按照了時間線,一條條排下來。
這玩意兒算歷史?
魯父默默放下,又拿起《十八世家》,上邊記載了燕國十八個融合進來的大族祖先、來歷、發展歷程、以及為什么最后選擇融入燕國,甚至十八世家每篇最后,還有未完待續的斷章,很明顯就是沒寫完。
魯父看了一會兒,倒是很有趣,全是各個世家發生的大事小情,但太文縐縐,需要一點點翻譯下來,有點心累。
又拿起了最后幾卷《有虞氏》。
“此卷,國別體。《十八世家》為紀傳體,《燕國詩經》則是編年體。讀此書,須佐前兩卷,一應整理,相互印證。”
魯父只是攤開幾簡,立刻就呆住了。
仔細一想上邊的記述,又翻了翻十八世家關于有虞氏時期的記載,立刻就明白過來辛屈在干啥了!
“這也太詳細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