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屈看了一圈,也沒幾個人會反對。
究其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上岸了。
以燕國現在的地盤與體量,四周能打的已經打完了。
真正的國人,也需要兩代人的時間,才能徹底完成融合,所以這段時間內,不能太過份的吸納外來人口進入中樞,否則老美的表現,就會出現。
不過,辛屈并沒有說完:“當然,歸化人的迭代問題,會存在特例。
其一,由孤破格提拔,畢竟有些功勞,必須重賞,才能安撫人心。”
眾人也沒反對。
辛屈的特權一直存在,這都是一大批歸化人支持起來的,很多在朝中與地方的歸化人,就是因為有辛屈的威望與背書,才有了現在的權力。
既然恩出于上,下必從之。
辛屈點了點頭,很滿意現在的表現,隨后他又說:“自古以來,文明啟迪于中原,姓氏演化,數以百計。
但歸根結底,萬年以來的姻親,已經讓我們密不可分,隨便往上數,都是三人之后。
如此,孤整理了一下中原傳承下來的諸姓歷來,決定給以下十二姓入籍為庶人的機會。
即:風、好、姬、姜、姒、姚、嬴、妘、媯、妊、姞、己。
并且,子姓入籍,一律從母姓,為好字。
十二姓與我等姓,共祖之后,兄弟親族,世代通婚,雖然因為立場與氏別不同,爆發了戰爭,但歸根究底,都是中原之人,不可別也。”
辛屈一說完,其他人臉色都變了變,有人站出來說道:“北伯,我等嬹姓,也是中原之后,如此劃分,會不會也……”
“從母姓,追根源。”辛屈看向說話的人,“嬹姓,分化比較晚,你們是風姓支系,這一點該認吧。”
“這……”此人臉色微變,最終沒有否認。
“既然是一條脈絡的上,那就按照風姓別部計,只要你們其他嬹姓族人,遵循燕國三法,那么接納你們,又何妨”
辛屈明確了當的說了:“況且,雖然這十二姓,能從歸化人,通過立戰功,升入庶民爵位,但本質上,還是需要學習文字、官話、三法。否則,如何接納”
“是。”嬹姓的代表趕緊低頭。
能聽出來,辛屈只是框定了十二姓外加姓的來歷,確定一個共同的親緣脈絡,至于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區別外夷。
他從西邊帶來了一堆色目人奴隸,是不可能輕易將這批人接納的。
那么就得利用姓氏血緣排外,將這批人徹底打落。
也就是母族血統不夠純粹,那也不可能接納。
女奴的兒子,也只能充作甲乙兩級的奴隸,只有進入了歸化人行列,才有資格為下一代拼出一個未來。
如此一番淘汰下來,要么三代翻身,要么三代絕后,能夠翻身的歸化人子嗣,那也必然是人才。
只要是人才,開一點口子,籠絡起來,也必然是忠心耿耿。
“好了,也別擔心其他。按照燕國的宗法,三代別宗,五代別祖,也不是什么人都有姓氏的,還需要考證他們的祖先來歷,這個工程不小,回頭各地的巫、史、祝,都得下地方,幫著撰寫族譜,這才是最直接的。”
辛屈說完,眾人表情才算是緩和了一點,哪怕之前的嬹姓貴族也沒繼續反對。
他方才之所以開口,其實是擔心辛屈單獨開這個綠燈,會讓大量投奔來的新勢力,擠占他們的生態位。
而辛屈直接給了明確答案,原則上是十二姓為根基,但政策上還要加上軍功晉升與移風易俗,沒有做到這一點,就別想往上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