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已經上位的人,就不會管這個了。
而且辛屈也明確了規矩:三代別宗,五代別祖,因氏稱姓,流芳百世。
這都得到了燕國的戶籍與姓氏,那就是自家人,也就沒有必要追究祖宗來自何方了。
全部按照燕國的安排就行。
反正不分他們的權力就可以。
辛屈并不意外他們的態度變化。
他的政治目的,是為了打造樸素的民族概念,十二姓如今中原各地地盤最大,人口最多的十二個姓,但隨著人口與地盤發展,其實各家內部已經形成了氏別為主的方國形態。
姓存在的意義,就是防止過分同姓通婚,形成戰略同盟。
就好像周代的同姓不婚,其實就是周公旦,為了防止其他地方的同姓諸侯聯姻,最后形成聯盟,一起反對周天子的政治工具。
這干系的是政治權力斗爭。
但辛屈和姬周所面臨的環境不一樣。
因為辛屈是小族崛起,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所以他不可能真的將中原所有姓氏諸侯全部得罪死。
那么同姓不婚可以堅持,但必須堅持中原共祖論,打造更為完善的樸素民族血緣論。
中國,從始至終,都是一個血緣+天下+文化的結合體。
辛屈此前宣稱的來了就是一家人的理念,只是為了幫助他們渡過崛起期,如今進入穩定期,就要開始狠抓意識形態作戰。
南方的大邑商,是以子姓為尊的親緣+宗教集團,也就是利用宗教,統御國內,有點類似后世的天方。
這么做,最容易出事的地方就是,必須要有一個強悍的王,否則等待大邑商的就是動亂。
如今大邑商的九世之亂,在子旬的霹靂手段之下,已經快要停了。
留給辛屈的時間儼然不多。
所以他必須在大邑商徹底終結九世之亂前,形成第二個政治形態中心。
證明自己比南方更優秀。
那么,辛屈唯一能選的,就是被后世證明,最正確的——血緣+天下+文化三合一的戰略道路,然后利用更加強勢的技術締造文明高地。
沉默片刻,辛屈像是下定了決心一般,讓人抬上屏風,正式將他的行政區劃方案推上來說:“自禹分九州之后,天下諸侯,都按照遠近親疏來朝貢。
而大邑商以來,他們占據中國,控制中國,自稱天下之主,若是按照以前那樣,讓我們在中原生活,朝貢,也就罷了。
但他們做了什么
欺辱袍澤、親戚,逼著我們遠走他鄉,一路勞苦。
若是沒有孤,這北境之地,不知得死多少人,得亂多少年。
他們,一點都沒有天下之主的氣概,不過就是一群守土之賊罷了。
如今,在孤的影響下,子旬也才堪堪收復河洛,但河洛之地,卻也只是旁系子姓與東夷親族去戍守,派人去守若是給了支援,那也就罷了。結果他還折騰下邊的人,要他們上貢奴隸,若是不夠,還要為他守邊的功臣,拿自己的國人去填補。
這種人,天下之賊!
所以,孤決定,重新確定天下大州計十五數,為之后鋪路!”</p>